[发明专利]气囊装置及方向盘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6382.7 | 申请日: | 2006-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7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中泽亘;辻本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16/02;B62D1/04;B62D1/11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田军锋;王爱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方向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在车辆等上的气囊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喇叭开关的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和具有该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背景技术
设在方向盘上的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包括:保持器、气体导入口的周缘部安装在保持器上的气囊、覆盖折叠后的气囊的罩体以及用于产生气体的充气机。当充气机工作而产生气体时,气囊膨胀,罩体开裂,气囊大幅向车辆室内展开。
作为这种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当按压该气囊装置的罩体时,喇叭开关闭合而鸣喇叭。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气囊装置整体向按压方向移动和仅罩体向按压方向移动的气囊装置。
以往,作为上述气囊装置整体移动的气囊装置,例如有以下气囊装置,其包括:气囊单元,其具有保持器、固定在该保持器上的用于产生气体的充气机、折叠后的气囊以及以覆盖折叠后的气囊的方式设置的罩体,在按压上述罩体时上述气囊单元向按压方向移动;固定设置在方向盘上的支撑板(支撑台部);施力单元,配置在气囊单元与支撑板之间,并对上述气囊单元施力;以及喇叭开关,通过按压上述罩体使气囊单元移动,从而使所述喇叭开关闭合(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75621号公报
上述现有技术公开了以下方向盘的基本结构:按压罩体而使气囊单元整体向按压方向移动,由此使喇叭开关闭合而鸣喇叭。为了改善方向盘的性能,希望进一步改善喇叭的操作感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喇叭的操作感觉的气囊装置及方向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发明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体,其具有气囊和以覆盖折叠后的所述气囊的方式设置的罩体,通过按压所述罩体能够使所述可动体向按压方向移动;固定设置在方向盘上的支撑板;施力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并对所述可动体施力;以及通过所述可动体的移动而闭合的多个喇叭开关;按压所述罩体中的所述多个喇叭开关各自的附近位置而使所述多个喇叭开关闭合时所需的各个按压力大致相等。
在本申请第一发明的气囊装置中,当乘员按压罩体时,具有罩体的可动体向按压方向移动,喇叭开关闭合而鸣喇叭。这时,一般而言,乘员大多按压罩体的端部。因此,由于通常喇叭开关大多配置在罩体的端部附近,所以当这样按压罩体的端部时,按压喇叭开关的附近位置的可能性较高。
这时,在本申请的第一发明中,配置施力单元和喇叭开关,使得按压罩体中的喇叭开关的附近位置而使喇叭开关闭合时所需的按压力在多个喇叭开关中的任意喇叭开关位置处进行按压时均大致相等。即,乘员按压罩体的与任意喇叭开关对应的位置时,鸣喇叭所需的操作载荷均大致相等。这时,如上所述,由于乘员按压罩体时按压喇叭开关附近的可能性较高,所以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发明,能够使乘员鸣喇叭时的操作载荷大致相等。结果,能够改善喇叭的操作感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二发明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动体,其具有气囊和以覆盖折叠的所述气囊的方式设置的罩体,通过按压所述罩体能够使所述可动体向按压方向倾动;固定设置在方向盘上的支撑板;施力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并对所述可动体施力;以及通过所述可动体的倾动而闭合的多个喇叭开关;按压所述罩体中的所述多个喇叭开关各自的附近位置而使所述多个喇叭开关闭合时的、作为所述可动体倾动中心的轴与按压位置附近的所述喇叭开关的距离分别大致相等。
在本申请第二发明的气囊装置中,当乘员按压罩体时,具有罩体的可动体向按压方向倾动,喇叭开关闭合而鸣喇叭。这时,一般而言,乘员大多按压罩体的端部。因此,由于通常喇叭开关大多配置在罩体的端部附近,所以当这样按压罩体的端部时,按压喇叭开关的附近位置的可能性较高。
这时,在本申请的第二发明中,配置施力单元和喇叭开关,使得作为可动体的倾动中心的轴与按压位置附近的所述喇叭开关的距离在多个喇叭开关中的任意喇叭开关位置处按压罩体时均大致相等。即,乘员按压罩体的与任意喇叭开关对应的位置而使可动体倾动时,旋转轴与按压位置附近的喇叭开关的距离均大致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6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