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中链路适应的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6843.0 | 申请日: | 200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7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菲利普·J·萨尔托里;宇菲·W·布兰肯希普;布赖恩·K·克拉松;塞巴斯蒂安·西蒙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托罗拉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穆德骏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 载波通信 系统 中链路 适应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领域,更特别地,涉及在无 线多载波通信网络中用于链路适应的方法。
发明背景
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多载波接入点和多个无线 多载波通信设备。高级的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例如IEEE 802.16e系 统,利用自适应性调制及编码(AMC)来改进系统性能。通过AMC, 用于特定接收机的发射数据流的调制及编码方案(MCS)被显著地改 变,从而匹配于正被发射的特定帧的当前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在接收 机处)。该调制和编码方案可逐帧改变,从而跟踪移动通信系统中发 生的信道质量变化。
任何使用AMC的系统的性能都非常依赖于确定接收机信道质量 的精确度,特别是基本的(underlying)链路差错概率预测的精确度。 链路差错概率预测(LEP)将当前的无线电条件(信道质量)映射到期 望的链路性能度量,例如帧差错率(FER)。差的链路预测严重降低 AMC的性能。为了实现高系统吞吐量,精确地建模编码的正交频分多 路复用(OFDM)性能或任何多载波调制的简单的链路差错概率预测器 因此对于任何使用AMC的多载波系统是重要的。
多种LEP方法是可用的,例如指数有效SIR映射方法(exp-ESM)。 另一已知的方法提出无线多载波通信设备通告优选的调制及编码方案 (MCS),以及基于该通告的MCS发生数据传输。该通告的MCS方 法被认为是LEP方法,因为通告MCS是信号通知链路质量的一种方式。 LEP可在性能、复杂度及适用范围方面有许多不同。简单的LEP方法 在单天线传输情况及低编码速率时可表现的非常好,但在更复杂的方 法执行的非常好的多天线传输时却会严重地降低性能。同样,LEP方 法需要不同的反馈量,例如基于SNR的LEP需要非常少的反馈,而更 高级的LEP方法需要更多的反馈。根据系统配置,无线多载波系统可 以或不可以容许大量的反馈。
已知的用于链路适应的方法没有定义用于选择LEP方法的详细进 程。此外,链路适应方法通常被设计用于一种特定的LEP方法,因此 不能根据条件变化而处理多种LEP方法。因此,存在对于在无线多载 波系统中用于链路适应的方法及系统的需要,其能够根据依赖的AMC 算法动态改变基本的LEP方法。
附图的简要说明
通过例子而非限制于附图来例示本发明,其中相同的参考指示相 同的元件,其中:
图1典型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的 框图,该系统包括无线多载波接入点和多个无线多载波通信设备。
图2典型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无线多载波接入点和 无线多载波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的框图。
图3典型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LEP模式映射218的 例子。
图4典型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描述在无线多载波接 入点上用于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中链路适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典型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描述在无线多载波设 备上用于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中链路适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典型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描述用于在无线多载 波通信系统中,从第一LEP方法切换到来自可用LEP方法集合的第二 LEP方法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典型地例示了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将不同的校准参数映 射到对应比特数目用于执行校准阶段的表的例子。
图8典型地例示了描述用于显式信令消息的格式的表,该显式信 令消息用于显式信令阶段。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图中的元件是为了简单及清楚而例示 的,其没有必要按比例绘制。例如,图中某些元件的尺寸相对于其它 元件被夸大了,从而有助于增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中链路适应的 特定方法及系统之前,应当注意到,本发明主要存在于有关用于多载 波系统中链路适应的方法及系统的方法步骤及装置部件的组合中。因 而,已经通过附图中的传统码元合适表示了装置部件及方法步骤,仅 表示那些理解本发明有关的特定细节,从而不会使那些对于在此从本 说明获益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细节模糊了本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托罗拉公司,未经摩托罗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6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