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构造、座椅伸缩方法、以及车辆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37889.4 | 申请日: | 200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雅之;小林英树;东海毅;森正树;小野田启介;伊藤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C7/14 | 分类号: | A47C7/14;B60N2/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构造 伸缩 方法 以及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垫的厚度可以伸缩的座椅构造、座椅伸缩方法、以及具有所述座椅构造的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座椅构造,有如下的座椅构造:在座垫上,可以通过使左右的座椅侧部相对于中央的顶板部向高位置和低位置移动,而使座垫的厚度伸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该座椅构造中,座垫的厚度仅可以在比座垫框架靠近表侧的部分伸缩。因此,如果可以使座垫的厚度在比座垫框架靠近里侧的部分伸缩,则可以有效地使座垫的厚度伸缩。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3166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考虑上述事实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座垫的厚度在比座垫框架靠近里侧的部分伸缩的座椅构造、座椅伸缩方法、以及车辆。
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包括:座垫框架,设置在座垫内;里侧部件,在所述座垫中设置得比所述座垫框架靠近里侧;以及连杆机构,使所述座垫框架与所述里侧部件的所述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缩。
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在座垫内设置有座垫框架,并且在座垫中,里侧部件设置得比座垫框架靠近里侧。
这里,连杆机构使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的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缩。因此,可以使座垫的厚度在比座垫框架靠近里侧的部分伸缩。
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并且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上;以及抵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杆上,与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抵接,使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一者间隔开。
在第二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的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上。并且,设置在连杆上的抵接部与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抵接,使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与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者间隔开。
因此,通过使座垫转动并使连杆转动,使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与连杆的连结位置和抵接部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缩,从而可以使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随着座垫的转动而使座垫的厚度伸缩。
第三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包括可以倾倒的座椅靠背,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上,并且可以滑动地与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连结;以及第二连杆,在偏离倾倒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座椅靠背上,并且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第一连杆上。
在第三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可以转动地连结在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一者上的第一连杆可以滑动地与座垫框架和里侧部件中的另一者连结。并且,在偏离倾倒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座椅靠背上的第二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第一连杆上。
因此,通过使座椅靠背倾倒,经由第二连杆使第一连杆转动并滑动,使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随着座椅靠背的倾倒而使座垫的厚度伸缩。
第四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并且连结在所述座垫框架上;以及第四连杆,在偏离所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并且连结在所述里侧部件上。
在第四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的第三连杆连结在座垫框架上。并且,在偏离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的第四连杆连结在里侧部件上。
因此,通过使座垫转动并使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使第三连杆和座垫框架的连结位置与第四连杆和里侧部件的连结位置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缩,从而使座垫框架与里侧部件在座垫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伸缩。由此,可以随着座垫的转动而使座垫的厚度伸缩。
第五方案的座椅构造在第一方案的座椅构造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结部,将所述座垫框架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以及第二连结部,在偏离所述座垫框架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将所述里侧部件可以转动地连结在所述车身一侧。
在第五方案的座椅构造中,座垫框架通过第一连结部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并且,里侧部件在偏离座垫框架的转动中心的位置处通过第二连结部可以转动地连结在车身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车体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78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