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集成流体管理的燃料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38933.3 | 申请日: | 2006-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2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D·奥尔索默;D·劳伦特;C·勒鲁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公司;保罗·谢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2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瑞士格朗***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集成 流体 管理 燃料电池 | ||
1.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端板(B),所述端板包括结构块(B1),所述结构块(B1)具有设计用于紧靠多个单体电池的堆的内端面(B10)、与所述内端面相反的外端面(B11)、以及一个或多个外周端面(B12),所述内端面具有设计用于给位于电池内的气体通路进给的至少两个开口(P5,P7),所述结构块(B1)包括第一室(P1)并包括进给管(P2),所述进给管(P2)经垂直于所述进给管(P2)形成的通路(P4)终止于所述第一室(P1)的壁,其特征在于:
●第一室(P1)设置在内端面(B10)与外端面(B11)之间、并在内端面(B10)一侧和外端面(B11)一侧由结构块(B1)的壁(P10)界定,所述第一室是平行于内端面(B10)的细长形,所述第一室(P1)通向外周端面(B12),所述第一室(P1)被安装在所述外周端面(B12)上的至少一个闭合件(E12)界定;
●再循环本体(E6)被装配在所述第一室(P1)内,位于通路(P4)的层面,再循环本体(E6)被密封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室的壁上以将所述第一室(P1)分隔为在一个开口(P5)处终止的气体再循环部分(P11)和在另一开口(P7)处终止的进给部分(P12),所述再循环本体(E6)包括混合元件,所述混合元件用于使来自进给管(P2)的新气体和来自再循环部分(P11)的气体混合、并使混合物被导向另一开口(P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P1)通过整个结构块(B1)并通向两个相反的外周端面(B12),所述第一室(P1)被两个闭合件所界定,所述两个闭合件分别安装在两个相反的外周端面(B12)中的一个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有进给和排放管(P2、P3)设置在内端面(B10)和外端面(B11)之间,并是平行于内端面(B10)的细长形,且与所述第一室(P1)通向相同的外周端面(B12)。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室(P1)在与再循环本体(E6)相对的端部由水收集容器(E7h)界定,所述第一室包括装配在水收集容器(E7h)内并与净化电磁阀(E10h)连接的净化浸渍管(E27)。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室(P1)在与再循环本体相对的一端由水收集容器(E7o)界定,所述第一室包括排出所产生水的浸渍管(E19),浸渍管的开口由浮体(E17)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向净化开口的辅助管(P3),所述辅助管被布置为平行于进给管(P2)且至少通过压力安全阀(E1)与进给管(P2)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与第一室布置相同布置的第二室,与第一室和第二室中的一个室相关的气体通路作为氢气通路、以及与第一室和第二室中的另一室相关的气体通路作为空气或氧气通路。
8.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端板(B),所述端板包括结构块(B1),所述结构块(B1)具有设计用于紧靠多个单体电池的堆的内端面(B10),所述内端面具有设计用于与位于电池内的冷却剂通路连接的至少两个开口(P5w,P7w),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块(B1)包括形成冷却剂进给器的室(P1w),采用以下布置:
●形成进给器的室由所述结构块(B1)的一个或多个壁界定;
●形成进给器的室在所述两个开口之间延伸;
●嵌件(E11w)被定位并装配在形成进给器的室的底端部,并包括使冷却剂选择性地循环到所述开口的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室(P1w)由装配在外周端面(B12)上的至少一个闭合件(E12w)界定。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嵌件(E11w)形成在所述室(P1w)一端阻塞所述室的闭合件。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嵌件(E11w)包括与开口(P5w)和接头(C2w)连通的内室(P60w)。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其壁包括多个开口的管道(E61w)被装配在嵌件(E11w)上、并沿所述形成进给器的室的全长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公司;保罗·谢尔研究所,未经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公司;保罗·谢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389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