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0881.3 | 申请日: | 200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0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大嶋一吉;越川伸市郎;新美亮;深井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A63F13/08;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秀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装置,例如便携式游戏机或移动电话手机。
背景技术
通常,便携式装置例如便携式游戏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 体可相对于第一壳体在交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旋转,在该交叠位置中,整 个第二壳体的大部分交叠第一壳体,在该展开位置中,第二壳体的大部分不 与第一壳体交叠。
有两种模式用于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旋转。在一种模式中,第二 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在平面中旋转,其中,当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第 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接触。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 壳体可绕与所述平面垂直的旋转轴线共同旋转。在另一种模式中,第二壳体 绕处在平面中的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壳体旋转,其中,当第二壳体处于交叠 位置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接触。本发明涉及采用前一种模式的便携 式装置。这种便携式装置的一个实例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公布的专利申请No.2004-312476
发明内容
发明解决的问题
在普通便携式装置中,第二壳体在第二壳体的一端部分沿上述旋转平面 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壳体。在该结构中,当第二壳体例如从交叠位置旋转通 过90度时,第二壳体的一端部分交叠第一壳体,且只有第二壳体的另一端 部分从第一壳体侧向凸出。因此,第一和第二壳体采取字母“L”的总体形状。 这对便携式装置的总重量平衡和操作平衡产生不利影响,并使得该装置不适 合作为游戏机。
解决问题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装置,它包括第一壳体和 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壳体,使得第二壳体可在对置第一 壳体的旋转平面中旋转地位移,第二壳体2可在交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旋 转地位移,在该交叠位置,整个第二壳体的大部分沿与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 交叠第一壳体,在该展开位置,第二壳体的大部分沿旋转平面的方向与第一 壳体分离,其特征在于,当第二壳体处于在交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预定 中间位置时,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设置成使得沿旋转平面方向第一壳体 的相对端部分从第二壳体凸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当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不仅第一壳 体的一端部分从第二壳体凸出,而且第一壳体的相对端部分从第二壳体凸 出。这提高了便携式装置的总重量平衡和操作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平 面图;
图2是类似于图1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3是类似于图1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X-X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从与图7不同的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从与图9不同的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 平面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X-X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 平面图;
图14是沿图13的箭头X的视图;
图15是类似于图1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16是类似于图1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17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的平面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线X-X的剖视图;
图19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的平面图;
图20是沿图19中的线X-X的剖视图;
图21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透视图;
图22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0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