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进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1482.9 | 申请日: | 200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5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裕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浜 |
主分类号: | F02D35/00 | 分类号: | F02D35/00;F02D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艳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进气装置的改良,该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具备:具有水平方向进气通道的节气门体;安装在气门杆上用于开闭进气通道的蝶型节气门,该气门杆可水平转动地支撑于该节气门体的轴承孔中;传感器单元,该传感器单元是在安装于节气门体一侧的传感器壳体中安装用于检测节气门开度的节气门传感器及检测进气通道进气负压的负压传感器而构成的,该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将进气通道和负压传感器间经负压传递路径连通起来。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用进气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已经公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2936号公报
如图8所示,在现有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中,将发动机运转时在节气门体1的进气通道2中产生的进气负压传递给负压传感器20的负压传递路径35,由互相之间呈直角地被连接起来的第一通路35a及第二通路35b构成钩形,并且还要考虑使发动机的回吹气体不会到达负压传感器20。但是,由于第一通路35a配置成从包含进气通道2轴线(=节气门5的气门杆5a的轴线)的水平面H向下方离开较大距离并开口于进气通道2,所以存在附着在进气通道2内周面的燃料液滴流下而进入第一通路35a的可能性。此外,在不改变节气门体1的传感器单元16的安装面15的形状,通过铸造或者注射来制作进气通道2的直径大小不同的多种节气门体的情况下,当进气通道2L的直径较大时,该进气通道2的内周面将扩展到削除第一通路35a的进气通道侧端部的程度,所以导致第一通路35a变短,负压传递路径35的弯曲效果变弱,结果是允许了回吹气体进入负压传感器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是提供如下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装置:附着在进气通道内周面的燃料和碳等异物难以进入负压传递路径,而且,即使在不改变节气门体的传感器壳体用的安装部的形状,而通过铸造等来制作进气通道的直径大小不同的多种节气门体的情况下,也可避免负压传递路径的第一通路大幅缩短,无论在任何节气门体中都可防止回吹气体进入负压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该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具备:具有水平方向的进气通道的节气门体;安装在气门杆上用于开闭进气通道的蝶型节气门,该气门杆可水平转动地支撑于该节气门体的轴承孔中;传感器单元,该传感器单元是在安装于节气门体一侧的传感器壳体中安装了用于检测节气门开度的节气门传感器及检测进气通道进气负压的负压传感器而构成的,该发动机的进气装置将进气通道和负压传感器间经负压传递路径连通起来,其中,在传感器单元的侧视图中,上述负压传感器配置为在比节气门的气门杆靠进气通道的下游侧且在该进气通道的轴线上方邻接节气门传感器,并且沿着上述进气通道轴线的这些负压传感器和节气门传感器的位置配置成,在上述传感器单元的侧视图中相互在上下方向重叠,将上述负压传递路径由如下部分构成为曲柄状:第一通路,该第一通路的一端部接近于包含进气通道轴线的水平面并开口于进气通道的上半周面;槽状的第二通路,该第二通路以从该第一通路的另一端部向上方大致直角地弯曲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节气门体及传感器壳体的接合面间;以及第三通路,第三通路以从该第二通路的上端向与第一通路相反一侧延伸并到达上述负压传感器的方式形成在传感器壳体中。
此外,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在节气门体侧的安装面上形成上述第二通路和围绕该第二通路并安装密封部件的密封槽。
再有,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通路在用直线将连接节气门体及传感器壳体之间的三处以上的连接部的中心依次连接而成的多边形内,沿着一条上述直线配置。
此外,在第一~第三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在形成于节气门体一侧的安装面上,设有同心地围绕节气门的气门杆的定位凹部和从该定位凹部离开的定位孔,另一方面,在通过多个螺栓而接合到上述安装面上的合成树脂制的传感器壳体上,形成有与上述定位凹部嵌合的定位筒和与上述定位孔嵌合的定位销,该定位销是将呈放射状突出的四个突条以截面十字状地一体连接而构成的,其中,上述定位销配置为互相向相反方向突出的一对上述突条位于将上述定位筒及定位销的两中心之间连接起来的直线上。
此外,在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将上述定位销间隙配合到上述定位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负压传递路径开口于进气通道的上半周面,所以可防止附着在进气通道的内周面并流下的燃料液滴进入负压传递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浜,未经株式会社京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14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颜色处理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降压型直流-直流变换器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