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复合结构应用的三维混杂织造/层合支撑物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2879.X | 申请日: | 200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0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强纳森·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巴尼复合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2 | 分类号: | D03D11/02;D03D25/00;B29C7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晋伟;蔡胜有 |
地址: | 美国新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复合 结构 应用 三维 混杂 织造 支撑 | ||
1.一种用于增强复合结构的织造预制件,其包括:
具有多个交织层的中心部分;
具有多个独立织造层的第一末端部分,其中所述多个独立织造层与所述中心部分中的所述多个交织层整体织造并且沿着所述预制件的整个长度延伸;
具有多个独立织造层的第二末端部分,其中所述多个独立织造层与所述中心部分中的所述多个交织层整体织造并且沿着所述预制件的整个长度延伸;和
斜交折叠层,其散布在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所述多个独立织造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沿着所述织造预制件的整个长度延伸的多个层,以及沿着所述织造预制件的长度部分延伸的多个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沿着所述织造预制件的长度部分延伸的多个层由经向纤维或纱线形成,所述经向纤维或纱线从所述织造预制件内向外织造并且提供从所述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的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中的所述独立织造层之间的用于所述斜交折叠层的间隙是由从所述织造预制件内向外织造的经向纤维或纱线产生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一末端部分是具有阳型或阴型构造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二末端部分是具有阳型或阴型构造的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一末端部分与所述中心部分共线或互成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二末端部分与所述中心部分共线或互成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和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部分之间的所述过渡是平滑的锥形过渡或交错排列的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在所述中心部分末端处分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分叉的末端形成阴型突出部或U形夹的两半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中心部分比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中心部分比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所述第二末端部分以经向和纬向纤维或纱线织造。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中心部分中的所述多个交织层是以经向和纬向纤维或纱线织造的织造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具有选自层到层方式、贯穿厚度方式、正交联结方式和角联锁交织方式的纤维排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经向和纬向纤维或纱线选自包括碳、尼龙、粘胶纤维、聚酯、玻璃纤维、棉、玻璃、陶瓷、芳族聚酰胺和聚乙烯的合成或天然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预制件,其中所述织造预制件与玻璃层交叉编织。
19.一种制造用于增强复合结构的织造预制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层一起织造以形成整体式中心部分;
织造多个独立层以形成第一末端部分,其中所述多个独立层与所述中心部分中的所述多个层整体织造;
织造多个独立层以形成第二末端部分,其中所述多个独立层与所述中心部分中的所述多个层整体织造;和
将斜交折叠层散布在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所述第二末端部分中的所述多个独立织造层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织造预制件内向外织造经向纤维或纱线的步骤,以提供从所述中心部分到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的过渡。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织造预制件内向外织造经向纤维或纱线以在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和第二末端部分中形成独立织造层的步骤,由此在所述独立织造层之间为所述斜交折叠层提供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巴尼复合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巴尼复合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287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