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滴生成运送方法和装置以及粒子操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3012.6 | 申请日: | 200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0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野田英之;小原贤信;内田宪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0 | 分类号: | G01N1/00;C12M1/00;C12N15/09;C12Q1/68;G01N33/543;G01N3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成 运送 方法 装置 以及 粒子 操作 | ||
1. 一种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液体运送管、
用于将液体输送和供应给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第一输送构件、
第二液体运送管,其液体流入口隔着气隙设置在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流出口、
用于从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的上述液体流入口吸引液体,在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内进行运送的第二输送构件;
因上述第一输送构件而在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内流动的液体的输送速度V1与因上述第二输送构件而在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内流动的液体的运送速度V2的关系为V1<V2,
从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流出口流出,生成在上述气隙的液滴从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流入口被吸引,在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内作为空气和液体的断续流体被运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流出口和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流入口在同轴上相对地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和第二液体运送管分别在同一平面上排列多根,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和第二液体运送管各自以一对一对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和第二液体运送管在与上述平面垂直的方向配置多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隙小于等于2mm。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根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和多个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放射状配置,以便一个液体流出口和多个液体流入口位于从上述气隙的中心起算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具有对吸引从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流出、生成在上述气隙的液滴的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进行选择的构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给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是水、缓冲液、生物分子样品或者油。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空气导入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并通过空气对被输送的液体进行划分的构件,和对将空气导入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时间进行控制的构件,以及使断续地向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供给的一定数量的容积一定的液体区段从该第二液体运送管的上述液体流入口的相反侧的开放端流出的微量分注构件。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生成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上述气隙的间隔,来控制上述液滴的量。
10. 一种粒子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液体运送管、
用于将液体输送和供应给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第一输送构件、
第二液体运送管,其液体流入口隔着气隙设置在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流出口、
用于从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的上述液体流入口吸引液体,在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内进行运送的第二输送构件、
收容粒子的粒子收容部、
将上述粒子收容部内收容的粒子在前端捕捉并能移动的粒子捕捉喷嘴、
控制上述粒子捕捉喷嘴内的压力的压力控制构件、
使上述粒子捕捉喷嘴的前端在上述粒子收容部和上述气隙之间移动的粒子捕捉喷嘴移动构件;
因上述第一输送构件而在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内流动的液体的输送速度V1与因上述第二输送构件而在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内流动的液体的运送速度V2的关系为V1<V2,
从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流出口流出,生成在上述气隙的液滴从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的液体流入口被吸引,在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内作为空气和液体的断续流体被运送,
通过上述粒子捕捉喷嘴移动构件,使从上述粒子收容部被上述粒子捕捉喷嘴的前端吸引并捕捉的一个粒子移动到在上述气隙生成的液滴的位置,通过上述压力控制构件的压力控制,使之从上述粒子捕捉喷嘴游离,内包在上述液滴,并向上述第二液体运送管内运送。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粒子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探测针被固定化。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粒子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粒子捕捉喷嘴的数量与上述第一液体运送管的数量相同或者比它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30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何首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