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液采矿系统和用于处理含烃地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3273.8 | 申请日: | 200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3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H·J·文格尔;E·P·德鲁菲尼亚克;L·G·舍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1 | 分类号: | E21B43/241;E21B43/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长青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采矿 系统 用于 处理 地层 方法 | ||
1.一种用于处理含苏打石的油页岩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至少两个注射井将第一流体提供到部分地层;
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注射井中的至少一个从所述部分地层生产第二 流体直到至少两个注射井相互连接使得流体可以在两个注射井之间流 动,其中所述第二流体含至少一些溶于第一流体中的苏打石;
将基本不可渗透的材料部分留在所述部分地层附近;
形成延伸到不可渗透材料中的屏蔽;
通过相互连接的注射井中的一个注入第一流体;
从至少一个相互连接的注射井中生产第二流体;
由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向地层提供热以加热地层;和
从地层中生产烃流体。
2.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由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向地层提供热以加热地层;和
将受控量的氧化剂提供到所述部分地层。
3.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使所述部分地层的至少一些选择性垂直移位,所述第二流体含至 少一些溶于第一流体中的苏打石;和
由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向地层提供热以将已经垂直移位的至少部分 地层加热。
4.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将包括蒸汽的第一流体提供到部分地层,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处于 所述部分地层中的烃的热解温度以下的温度下;和
由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向地层提供热以加热地层。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将基本不可渗透的材料部 分留在所述部分地层的一侧以抑制流体流入或流出所述部分地层。
6.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将基本不可渗透的材料部 分留在所述部分地层的上方以抑制流体流入或流出所述部分地层。
7.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用于将第一流体引入所述部 分地层和/或从所述部分地层中移出第二流体的至少一个井还被用于 从所述部分地层中移出含烃流体。
8.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引入第一流体包括通过第一 注射井和第二注射井引入第一流体,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的引入提高了 第一注射井和第二注射井附近部分的渗透性,和其中在第一注射井附 近提高的渗透性与在第二注射井附近提高的渗透性叠加允许通过第一 注射井引入第一流体和通过第二注射井移出第二流体。
9.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第一流体包括热水。
10.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用于加热第一流体的热从 之前处理的地层部分中回收。
11.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从所述部分地层中生产第 二流体引起所述部分地层选择性垂直移位,使得已经垂直移位的部分 的烃富集度提高。
12.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些第二流体引 入第二部分地层中和从所述第二部分地层中生产含苏打灰的第三流 体。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还包括将在碳酸氢钠转化成苏打灰期间 生成的至少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到第二部分地层中。
14.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使至少一些第二流体流 入和流出地层中的井孔以传热给第二流体,其中传递的热将第二流体 中的至少部分碳酸氢钠转化成苏打灰。
15.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用热源将所述部分地层 加热至所述部分地层中的烃的热解温度之上的温度,和从所述部分地 层中生产烃。
16.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
用提供的热使所述部分地层中的至少一些碳钠铝石分解;
将螯合剂提供到所述部分地层以将至少一些碳钠铝石分解产物溶 解;和
生产溶解的碳钠铝石分解产物。
17.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选择第一流体的温度以在 烃流体生产期间抑制地层中的生产井堵塞。
18.一种用于处理地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第一流体提供到第一部分地层;
从所述第一部分中生产第二流体,其中所述第二流体含至少一些 溶于第一流体中的碳酸氢钠;
由一个或多个热源提供热以加热第二部分地层;和
使用来自第二部分地层的热加热第二流体以生产苏打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32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