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3722.9 | 申请日: | 200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1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D·A·伯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立鸣 |
地址: | 美国亚***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5.09.23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233,887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同轴电缆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能够被连接于端子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连接器,诸如F-连接器,是用于把同轴电缆连接于另一个对象,诸如电器或接缆箱,它们有构造成能够配合于这种连接器的端子。同轴电缆F-连接器常常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作分接电缆的终端。同轴电缆典型地包括被介电体包围着的中心导体,而介电体的外面又包围着导电的接地铝箔层和/或编结层(下文中将其统称为导电的接地屏蔽);导电的接地屏蔽本身又是被保护性的包皮包围着。F-连接器可被紧固在有包皮的同轴电缆的准备好的端头上,以便能够把同轴电缆的这个端头连接于端子板,诸如通过螺纹连接连接于端子板的有螺纹的端子。
压接式F-连接器是已知的,其中包括作为连接器本体的一部分的压接套管。一种专用的径向压接工具有可压成六角形的钳口,用这种工具可把压接套管径向包围地压接到同轴电缆的包皮上,从而可把这样的压接式F-连接器紧固到同轴电缆的准备好的端头上。Hayward的美国专利No.4,400,050中揭示了这种压接式连接器的一个例子。
本技术领域已知,湿气从同轴电缆的包皮和包围着的F-连接器之间通过可能导致腐蚀、接触电阻增大、信号强度降低、以及连接器的过大的射频漏泄。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为了形成F-连接器和同轴电缆的包皮之间的密封来阻止湿气的进入,已经做了各种努力。F-连接器在有线电视行业是已知的,该行业的一种作法是用专用密封胶来形成防漏密封。Elliot等人的美国专利No.4,755,152揭示了一种压接式连接器,其在连接器的腔内采用一滴凝胶或其它可移动的密封材料来形成同轴电缆的包皮和F-连接器的内部之间的密封。
还已知另一种形状的F-连接器,其中用环形的压紧套管把F-连接器紧固在电缆的准备好的端头上。与把压接套管径向地压接到同轴电缆的包皮上有所不同,这种F-连接器采用塑料的环形压紧套管,这个压紧套管在初始状态是固定于F-连接器,但在F-连接器的安装之前它被从其上脱离下来。那种压紧套管有内孔,用于在F-连接器的安装之前允许把那种套管套在同轴电缆的一端上。然后把F-连接器本身套在同轴电缆的准备好的端头上。接着,沿着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把压紧套管轴向地压紧进连接器的本体内,同时地压紧处于压紧套管和连接器的管状接线柱之间的同轴电缆的包皮。这样的压紧套管式F-连接器的一个例子见之于Samchisen的美国专利No.4,834,675;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在这一行业中被称为“快速压紧密封”的压紧套管式F-连接器。许多商用工具制造厂家可提供用于把压紧套管轴向地压进这种连接器内的工具。
Szegda的美国专利No.5,470,257揭示了一种有点儿相关的径向压紧式F-连接器。管状的锁紧件轴向地伸入外套环或称套管的敞开的后端。管状锁紧件可在外套环内在开着位置和被夹紧位置之间轴向地移动,这个开着位置允许管状接线柱插进准备好的同轴电缆端头,而被夹紧位置可把电缆端头固定在F-连接器内。O形密封圈安装在管状锁紧件的后端上,以便在管状锁紧件被轴向地压紧时密封管状锁紧件和外套环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器过去一直以CMP的商业名称销售。在F-连接器的轴向压紧之前,设置在管状锁紧件上的O形密封圈是暴露且没有保护的。
在同轴电缆领域一般都知道,同轴电缆连接器内的套环或套管可以被向内压紧而靠在同轴电缆的外表面上,从而把同轴电缆连接器紧固于同轴电缆。例如,在Hayward的美国专利No.4,575,274中,揭示了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系统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本体部分螺纹地配合于螺母部分。螺母部分有内孔,连接夹头装在该内孔里,而连接夹头也有内孔,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可穿过这个内孔。由于螺母部分是以螺纹啮合在本体部分上,连接夹头是被向内楔挤而收紧连接夹头的内径,从而使连接夹头紧固于电缆的外表面。但是,Hayward的No.4,575,274专利中揭示的连接器比普通的F-连接器昂贵得多,并且不能用简单的压接或压紧工具进行快速安装;而是必须用一对扳手把这种连接器的配对的螺纹拧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3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用燃料盒及使用该燃料盒的燃料电池
- 下一篇:颜色受控的照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