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核苷酸扩增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4723.5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6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A·塞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克瑟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泊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核苷酸 扩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定多核苷酸扩增的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理解生命本身呈现的不同状态的因果关系,人们需要发现导 致该因果关系的因素和过程。在这个探索中的一个中心因素是基因组, 在基因组中信息通过以高度保守方式增殖而繁殖的方式储存。在执行 包含在基因组中的信息时,DNA被转录成RNA并进而翻译成蛋白质。 对基因组(DNA)、转录组(RNA)和蛋白质组(蛋白质)的研究近年 来已经大大地促进了我们对生命的分子基础的理解。
存在大量的体外比较RNA样品的可能性。早期的方法是差示杂交 或差示筛选的方法(Rebagliatietal.,1985)。它涉及从cDNA文库中少 量地挑选随机克隆(或序列)并检查它们在RNA样品中不同浓度中的 存在。必须投入巨大的劳动量来鉴定单个的差异表达的转录物,因为 认为它们的总数低于1%。已经提出减除杂交法来通过在筛选前富集差 异表达的转录物克服这个问题。通过引入高密度微阵列做出了处理丰 度问题的另一种途径。在使用微阵列技术时,与目标基因的RNA相符, 点样100s到1000s的cDNA并将其结合到表面。它们通常来源于测序 的EST文库并且-假如不是多余的-能覆盖同配备到膜上的点一样多的 转录物。简言之,将从目标细胞或组织抽提的RNA进行标记,例如在 反转录时,并杂交到这些微阵列上。然后能比较在两个或更多个RNA 制备物间的相应点的信号强度。即使该技术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所有这些杂交技术都存在两个主要的缺点。其中一个是交叉杂交。这 意味着,杂交时两条DNA分子的整条链不必都是互补的。因此,这为 同微阵列的点杂交(结合)的分子的鉴定引入了错读。第二点,人们 只能比较已经点样的分子,这限制了对存在于用来产生微阵列的文库 中的序列的寻找。
在1992年引入了今天通常称为“差异显示”(DD)(Liangetal., 1992;Welshetal.,1992)的可选方法。在DD中,在反转录(RT)过程 中,首先将样品的总mRNA群体分成确定的cDNA群(pools)。通过 用一个、两个或X个碱基锚定的寡寡脱氧胸苷酸引物启动RT,将样品 分割成3、12或3×4x-1个部分而完成该方法。这些锚点碱基(anchor base)同紧邻聚腺苷酸尾上游的碱基杂交。因此,选择待反转录的mRNA 分子其碱基紧邻聚腺苷酸尾上游的序列同该引物的锚点碱基互补。在 随后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中,使用随机引物和锚定引物来扩增确 定的cDNA群。在通过大小分离它们的胶上将相应的群并排跑胶。以 带的强度差异反映表达水平的差异。将目标带从胶上切下,再扩增并 测序。最初的DD的一个缺点是,它使用随机引物进行扩增。这样的 鸟枪法能通过覆盖转录组多次而达到仅是统计学上的全转录组覆盖。 因此,在展示中必须将某些RNA分子提呈多次而其他的RNA分子可 能根本不用提呈。
近来引入了以更系统的方式扩增RNA群的方法((Prasharetal., 1996;Prasharetal.,1999)。大体而言,涉及三个额外的步骤。在第一 链cDNA合成后,进行第二链合成来得到能用限制酶切割的双链 DNA。在第三个步骤中,将接头连接到片段的5’端。然后用一个与5’ 接头序列互补的引物和用于RT的锚引物PCR扩增这些片段。该文作 者评价,每一个6-碱基切割限制酶从mRNA的3’聚腺苷酸尾的50和 400碱基间的位置切割8%的cDNA。因此,为了接近转录组的彻底覆 盖,必需超过12种的限制酶。Matzetal.(1997)用利用了PCR抑制 效应(suppressioneffect)优点的“有序差异显示”的引入描述了该方 法多少更巧妙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克瑟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莱克瑟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4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然空调装置
- 下一篇:取代-四氢异喹啉-3-羧酸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