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燃料电池用燃料的气化控制方法、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及燃料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4914.1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7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森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6 | 分类号: | H01M8/06;H01M8/04;H01M8/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固体燃料 制造 方法 燃料 气化 控制 | ||
1.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燃料电池用 燃料组入多孔性材料,在得到的燃料保持材料的表面形成被膜,
所述多孔性材料是指表面形状形成凹凸,凹部的深度比孔径大,具 有称作细孔的孔的材料总称,在该细孔内可以组入液体状及气体状物质 的材料,
所述细孔为孔径低于0.5nm的超微孔、孔径0.5nm以上~小于2nm 的微孔或孔径2nm以上~低于50nm的中孔。
2.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水与燃料电 池用燃料组入多孔性材料,在得到的燃料保持材料的表面形成被膜,
所述多孔性材料是指表面形状形成凹凸,凹部的深度比孔径大,具 有称作细孔的孔的材料总称,在该细孔内可以组入液体状及气体状物质 的材料,
所述细孔为孔径低于0.5nm的超微孔、孔径0.5nm以上~小于2nm 的微孔或孔径2nm以上~低于50nm的中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燃料保持材料为粉状,该粉状的燃料保持材料用 粘合剂进行成型。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燃料保持材料成型为球状。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被膜通过纤维素衍生物及/或聚乙烯醇形成。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燃料电池用燃料为醇类。
7.按照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其 特征在于,上述醇类为甲醇。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孔性材料为硅铝酸镁。
9.燃料电池用燃料的气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水与燃料电 池用燃料组入多孔性材料,在得到的燃料保持材料的表面形成被膜,
所述多孔性材料是指表面形状形成凹凸,凹部的深度比孔径大,具 有称作细孔的孔的材料总称,在该细孔内可以组入液体状及气体状物质 的材料,
所述细孔为孔径低于0.5nm的超微孔、孔径0.5nm以上~小于2nm 的微孔或孔径2nm以上~低于50nm的中孔。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用燃料的气化控制方法,其特 征在于,上述燃料保持材料为粉状,该粉状的燃料保持材料用粘合剂进 行成型。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用燃料的气化控制方法,其特 征在于,上述燃料保持材料成型为球状。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用燃料的气化控制方法,其特 征在于,上述被膜采用纤维素衍生物及/或聚乙烯醇形成。
13.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其特征在于,燃料电池用燃料组入多孔 性材料而成的燃料保持材料的表面形成有被膜,
所述多孔性材料是指表面形状形成凹凸,凹部的深度比孔径大,具 有称作细孔的孔的材料总称,在该细孔内可以组入液体状及气体状物质 的材料,
所述细孔为孔径低于0.5nm的超微孔、孔径0.5nm以上~小于2nm 的微孔或孔径2nm以上~低于50nm的中孔。
14.燃料电池用固体燃料,其特征在于,水与燃料电池用燃料组入 多孔性材料而成的燃料保持材料的表面形成有被膜,
所述多孔性材料是指表面形状形成凹凸,凹部的深度比孔径大,具 有称作细孔的孔的材料总称,在该细孔内可以组入液体状及气体状物质 的材料,
所述细孔为孔径低于0.5nm的超微孔、孔径0.5nm以上~小于2nm 的微孔或孔径2nm以上~低于50nm的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栗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49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粘型导线
- 下一篇:一种印染废水中阳离子型染料的去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