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CDMA空中接口进行国际拨号的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7443.X | 申请日: | 200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1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E·雅科比;T·纳加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745 | 分类号: | H04M1/27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钱慰民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cdma 空中 接口 进行 国际 拨号 方法 系统 | ||
背景
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电信,尤其涉及关于国际拨号的电信。
背景
消费者对无线业务的需求推动了众多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一种此类网络 是基于使用扩频技术支持无线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码分多址(CDMA)技术。扩 频技术通过高效率地使用可用的射频(RF)频谱使得能在低成本下实现高质量 服务。因此,CDMA技术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下一代数字无线通信。
为了提供CDMA技术最广泛的可用性,在实现期间应力图降低成本。一 种降低成本的途径是将CDMA实现为对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的 现有网络的覆盖。已在欧洲和亚洲既成事实标准的GSM代表上一代数字无线 通信,并且利用窄带TDMA来支持无线语音和数据业务。通过将CDMA实现 为对GSM或其它现有系统的覆盖,就可实现成本的降低,因为现有基础设施 相当大的部分可用于支持CDMA。在这种覆盖架构内,GSM系统被扩充成包 括CDMA空中接口但仍保留核心GSM网络,在工作中,移动单元将经由CDMA 空中接口(取代GSM空中接口)与基收发机站(BTS)通信,而核心网仍保 持常规的GSM网络。
将CDMA实现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覆盖具有各种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在 地理区域内增量地引入CDMA业务由此将开办成本分摊在时间上的能力,以 及仅在对无线业务的需求已超出现有技术的能力的区域中执行对CDMA服务 的有限引入的能力。其它益处包括提供CDMA空中接口的性能优势的同时避 免更换GSM核心网的成本和复杂性。
漫游是在用户归属网络之外拨打和接收呼叫的能力。更具体而言,国际漫 游是使用用户自己的手机和外国的无线网络从外国拨打和接收呼叫的能力。典 型地,国际漫游要求用户拨打国际入口码,或即“国际前缀”以抵达该用户所 处的国家之外的电话号码。国际入口码为每个国家所特有的,并且在某些情形 中,是为其网络支持该呼叫的承运商所特有的。例如,美国用户必须在其手机 上拨打“011”才能使用国际漫游特征来拨出国际呼叫。法国用户将根据其选 择使用的承运商拨打“00”、“40”或“70”或者另一国际前缀以从法国拨出 国际呼叫。因此,经常旅行的用户必须记住各种不同的国际入口码或即前缀才 能使用其手机在不同国家进行电话呼叫。由于众多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入口 码,并且由于单个国家内的国际入口码可能根据承运商而不同,因此准确了解 这些码对于旅行者而言会是个沉重的负担。
许多欧洲国家对无线网络采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标准。GSM支 持在其中用户可在其手机上拨打(+)键来代替拨打国际前缀的国际拨打特征。拨 打(+)键标志该呼叫为国际呼叫,从而指令本地交换系统将该呼叫路由至国际交 换机。遗憾的是,其手机包括GSM支持的(+)键的用户不能在未被GSM网络 覆盖的区域中使用该键。例如,码分多址(CDMA)空中接口不认识或支持这 种(+)键功能性,由此不能将包括该键的呼叫路由至国际交换机。为了路由国际 呼叫,CDMA系统代之以要求有适当的国际前缀随附于该呼叫。
随着过去数年间无线通信的巨大增长,需要在国际漫游时有更简单的接入 过程。然而,当前不存在允许用户在不了解和输入正当的国际前缀的情况下不 拘于支持呼叫的网络地参与国际漫游的自动化国际拨打特征。
概述
相应地,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电信系统,该系统包括配置成 接收根据CDMA空中接口格式的第一呼叫消息的第一接口,该系统还包括消 息转译器,它被配置成确定第一呼叫消息是否包括与国际电话呼叫相关联的指 示符,并且如果包括,则进一步被配置成生成纳入国际前缀的第二呼叫消息。 还包括配置成传送具有核心网格式的第二呼叫消息的第二接口。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移动通信设备,该设备包括用户接口,该用户接口包括 指示国际电话号码的特定输入元素,且该用户接口被配置成接受与电话号码有 关的输入。该设备还包括配置成基于该输入生成根据CDMA空中接口的消息 的消息生成器,该消息生成器还被配置成在该输入包括此特定输入元素的情况 下在该消息内纳入指示符。在该设备中还包括进一步配置成通过CDMA空中 接口传送该消息的收发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74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