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向提高亮度的光学结构体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8664.9 | 申请日: | 200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J·斯科伯;谢里安·雅各布;罗伯特·L·塔特森;凯谢夫·S·高塔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培善;封新琴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向 提高 亮度 光学 结构 | ||
1.一种光学结构体,包括:
在第一波长范围内发光的光源;和
光重新定向元件,布置该元件以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并产生重新定向为优选方向或取向的重定向光,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含在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中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吸收光的材料,以使所述重定向光位于第三波长范围内。
2.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重定向光基本为白光。
3.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源包括主光源,该主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冷阴极荧光灯(CCFL)中的至少一种,该主光源产生在第四波长范围内的光。
4.权利要求3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主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至少一种。
5.权利要求3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主光源包括发光片。
6.权利要求3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源还包括辅助光源,该辅助光源包括发光磷光体,所述发光磷光体吸收所述主光源发出的光时在第五波长范围内发光。
7.权利要求6的光学结构体,其中在所述第四波长范围内的光包括蓝光,以及在所述第五波长范围内的光包括黄光。
8.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括含间苯二酚芳基化物聚酯链元的聚合物材料。
9.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括溴化聚碳酸酯或聚苯二甲酸酯碳酸酯之一。
10.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括选自间苯二酚类聚芳基化物、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聚酯、溴化聚碳酸酯、聚苯二甲酸酯碳酸酯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
11.权利要求8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括光导。
12.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括透镜、光导、增亮膜、波导和光纤中的至少一种。
13.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学结构体为电视机显示器和计算机显示器之一。
14.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括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层叠体包括至少一个增亮膜和至少一个漫射膜。
15.权利要求1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亮膜包括含间苯二酚芳基化物聚酯链元的聚合物材料。
16.一种光学显示器,包括:
在第一波长范围内发光的光源;和
包括至少一个增亮膜的光重新定向元件,布置该元件以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并产生重新定向为优选方向或取向的重定向光,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含在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中的第二波长范围内吸收光的材料,以使所述重定向光位于第三波长范围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亮膜包括选自间苯二酚基聚芳基化物、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聚酯、溴化聚碳酸酯、聚苯二甲酸酯碳酸酯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
17.权利要求16的光学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增亮膜包括含间苯二酚芳基化物聚酯链元的聚合物材料。
18.权利要求16的光学显示器,其中所述重定向光基本为白光。
19.权利要求16的光学显示器,其中所述光源包括主光源,该主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冷阴极荧光灯(CCFL)中的至少一种,该主光源产生在第四波长范围内的光。
20.权利要求19的光学显示器,其中所述主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至少一种。
21.权利要求19的光学显示器,其中所述主光源包括发光片。
22.权利要求19的光学显示器,其中所述光源还包括辅助光源,该辅助光源包括发光磷光体,所述发光磷光体吸收所述主光源发出的光时在第五波长范围内发光。
23.权利要求22的光学显示器,其中在所述第四波长范围内的光包括蓝光,以及在所述第五波长范围内的光包括黄光。
24.权利要求16的光学显示器,其中所述光学显示器为电视机显示器和计算机显示器之一。
25.权利要求16的光学结构体,其中所述光重新定向元件包括光学层叠体,该光学层叠体包括至少一个增亮膜和至少一个漫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86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