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中应变和活化的掺杂剂的光-反射特性刻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8938.4 | 申请日: | 200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7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W·W·克里什姆二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克西乔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0 | 分类号: | G01N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佳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结构 应变 活化 掺杂 反射 特性 刻画 方法 | ||
有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要求2005年10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730,293以及2006年7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831,363的权益,这里全面地结合这两个专利申请作为参考。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结构的光学特性刻画,尤其,涉及使用光—调制反射率来给出半导体结构中应变和活化的掺杂剂的特性。
背景技术
在制造电子器件的工艺控制中需要高灵敏度的非—破坏性测量技术。为了在生产期间能获得早期可能的反馈,需要在器件完工之前给出其电子特性。重要的是,支配器件工作的物理现象发生在极薄的活化层中,由于它们的体积很小而难于给出其特性。例如,先进的晶体管结构可以包括薄的有应变的硅层,其中硅晶格的应变控制了晶体管的电气特性。诸如椭圆偏光法之类传统的度量衡技术不能有效地给出这些薄膜的电子特性。幸运地,可以使用已知为光—反射的光学技术来给出薄膜的电子特性。传统的光—反射配置使用幅度调制的激光器泵浦波束在感兴趣的薄膜中的电子—空穴总数中诱发小周期变化。然后使用锁相技术用与调制的泵浦波束符合的第二光束来监视小采样的反射率变化。这个揭示描述应用新的光—反射率度量衡技术来给出纳米厚度硅膜的活化电子特性。
通过使用接近Si中第一强带间跃迁能量的探测波长,这里揭示的半导体结构中应变和活化的掺杂剂的光—反射特性刻画方法获得Si纳米膜结构电子特性的灵敏度,这发生在约375nm的波长处。在这种跃迁的附近,光—反射(PR)信号一般展现出尖锐的导数状的形状。通常,PR信号采取ΔR/R=αΔε1+βΔε2的形式,其中α和β是包含膜堆叠(filmstack)信息的“Seraphin系数”,而Δε1和Δε2分别是在介电函数的实部和虚部中的泵浦诱发的变化(Seraphin,1965)。换言之,Δε1和Δε2描述薄膜特性的泵浦诱发的调制。可以把诱发的这些变化写成自由载流子的能量和半导体介电函数的三次导数的积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克西乔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伊克西乔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8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