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9465.X | 申请日: | 2006-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6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里斯托·康特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力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14 | 分类号: | B66B13/14;B66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一种设备,用于控制在双轿厢电梯中门的提前开启。
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双轿厢电梯亦即所谓的双层电梯的、彼此上下安放的电梯轿厢门的门以及对应的层台门的提前开启的控制。
背景技术
在同一轿厢框架中具有彼此上下安放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被用在比如高层建筑之中以提高运送能力。这种双层电梯可以用作比如仅只为某些楼层服务的集合电梯。
传统上,双层电梯一直具有固定的轿厢间距,比如在以前德国专利说明书DE 1113293之中所述。在具有固定轿厢间距的双层电梯中控制各门的提前开启原则上并不比在通常单轿厢电梯中具有实质上的困难,但是具有固定轿厢间距的双层电梯则遇到的问题是:在许多房屋中,各楼层之间的距离并不彼此相等。往往,尤其是在现代高层建筑物中,门厅比其他各层具有较大的高度。同样,建筑物可能包含具有不同高度的其他各特殊楼层。其次,在高层建筑物中,公差可能倍增而因此上下各楼层的层高可能是不等的。在这种建筑物中,具有固定轿厢间距的双层解决方案中只是轿厢中的一个可以被准确地驱动就位,而另一轿厢以与所述误差对应的量停留在楼层平台上方或下方。这种缺点对于应用具有固定轿厢间距离的双层解决方案是一种约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研制了一些双层电梯,其中安放在同一轿厢框架中的各电梯轿厢之间的铅直距离,亦即层间距离,可以在适当的限度内予以调节。
比如,美国专利第No.US 5907136披露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在轿厢框架之中的两个电梯轿厢借助于设置在所述轿厢框架中的提升器和剪式机构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所述轿厢框架被升起和下落。所述轿厢框架另外设置有中间梁件,该中间梁件具有固定点用于剪式机械的铰链。借助于提升装置,诸如设置在所述轿厢框架中的马达,通过转动螺旋起重器,或者通过利用动力缸,来提升所述上部轿厢。当所述上部轿厢正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时,由剪式机构力驱动的下部轿厢同时在另一方向上移动。
同样,欧洲专利说明书EP 1074503披露了在轿厢框架之中彼此上下安放的两个电梯轿厢,两个电梯轿厢由粗螺杆连接而可相对彼此以及所述轿厢框架移动。螺杆上的使所述上部轿厢移动的螺纹相对于螺杆上的使所述下部轿厢移动的螺纹在相反方向上倾斜,所以当螺杆转动时,所述电梯轿厢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驱动各螺杆的马达设置在所述轿厢框架的上部之中。
此外,日本专利说明书JP 2001233553、JP 2004010174和JP 2004238189提出了双层解决方案,其中所述轿厢框架中的两个电梯轿厢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以使各电梯轿厢齐平于不同的楼层。
虽然以上提及的现有各种解决方案确实是针对由首先提及的双层电梯中固定轿厢间距所造成的缺点,但是这些说明书中没有一个提出一种解决方案用于控制双层电梯的门的提前开启以便允许尽可能早地安全地开始门开启动作。问题一般在于,轿厢框架中各电梯轿厢相对于各层台的相互移动和速度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因为当电梯即将抵达各层台时各电梯轿厢可能相对于所述轿厢框架在不同的方向上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各种缺点而获得一种可靠和经济的方法和设备,用于控制双层电梯中各门的提前开启。
各项发明实施例也提供在本申请的说明部分和附图之中。披露在本申请之中的发明内容也可以以其他一些方式来予以限定。发明内容也可以由若干单独的发明组成,尤其是如果本发明是按照明显或隐含的各项子任务,或者就所取得的各种优点或各组优点,来予以考虑的话。在此情况下,包含在各技术方案的一些特性从单独的各种发明原则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多余的。因此,结合本发明的每一实施例的例子描述的细节也可以用在其他各项实施例的例子中。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层电梯中门提前开启的控制方法,在此电梯中,支承电梯轿厢的轿厢框架由设置有曳引轮的曳引机借助于曳引绳索使之移动,其特征在于,至少当所述电梯正在接近目标楼层台面时,测定轿厢框架相对于目标楼层台面的速度,并测定轿厢框架中的所述电梯轿厢相对于轿厢框架的速度,基于测定结果,计算电梯轿厢相对于目标楼层台面的速度,关于各电梯轿厢相对于目标楼层台面的速度的数据进一步传到电梯控制系统用于门的预先开启。
优选地,上部电梯轿厢相对于较高楼层台面的速度通过用轿厢框架的速度加上上部电梯轿厢相对于轿厢框架的速度进行计算,以及下部电梯轿厢相对于较低楼层台面的速度通过用轿厢框架的速度加上下部电梯轿厢相对于轿厢框架的速度进行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力股份公司,未经通力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94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