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副产反式脂肪酸的植物油精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49941.8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克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FOR-C |
主分类号: | C11B3/10 | 分类号: | C11B3/10;C11C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煜;李平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副产 反式 脂肪酸 植物油 精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由植物得到的油(原油)不进行过度加热,通过精制 以及根据需要进行氢化,从而制造不副产反式脂肪酸的植物油的方法和 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食用和化妆品等的植物油是通过对油分含量多的植物种子进 行压榨等,将得到的来自植物的原油精制而进行制造。植物油的精制一 般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处理等工序,通过经由这些工序,可以 除去磷脂、游离脂肪酸、色素以及异臭成分等。精制后的植物油可以用 于食用、化妆品用等各种用途。
另外,植物性油脂一般含有一元(油酸18∶1)、二元(亚油酸18∶ 2)、三元(α-亚麻酸18∶3)等碳的双键数不同的多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由它们的组成决定植物油的性质。即使同是山茶油,山茶(Camellia japonica)系山茶油的油酸含量为85质量%(以下简记为%)、亚油酸 含量为4.1%,茶梅(Camellia sasanqua)系山茶油的油酸含量为83.3%、 亚油酸含量为7.4%。如上所述,山茶系山茶油与茶梅系山茶油相比,碳 的双键数少。
为了表示这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的特性,使用碘价这一参数。 所谓碘价,是表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的双键数程度的指标,植物油的 碘价高的场合,即大量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场合,该植物油受到氧化, 易于变色变质。因此,通常,为了保持或提高油的质量,在脱胶脱酸工 序等中,进行氢化,减少碳的双键,从而降低碘价。
目前市售的多数“山茶油”是使用中国产的油茶系山茶油作为其原 料。油茶系山茶油处于山茶系山茶油和茶梅系山茶油的大致中间位置, 其碘价多数情况下稍高于83。如前所述,碘价高的山茶油易于受到氧化。 因此,进行氢化来降低碘价(例如山茶油其碘价为78-83的值)在制造 精制植物油方面是重要的。
上述植物油的精制和氢化中,植物油的精制一直是专门进行加热精 制。加热精制过程中,例如在脱胶时,于原油中加入水,在加热条件下 搅拌,进行离心分离后除去磷脂等,在脱酸时,于加热条件下,搅拌脱 胶油和氢氧化钠,然后将游离脂肪酸变为肥皂而除去,在脱色时,向脱 酸油中加入白土除去色素,在脱臭时,在减压条件下对脱色油进行水蒸 气蒸馏,从而除去微量挥发性异臭成分。另外,在氢化时是向油中吹入 氢,从而在脂肪酸的不饱和键的部分加氢,但氢化工序一般在高温下进 行,为了进行油和氢的反应,往往进行例如超过230℃的高温加热处理。
这样,以往精制和氢化工序主要在高温下进行,但在伴随高温加热 的这些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发生变性,生成原本天然不存在的反式异构 体。近年来,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认为摄取该反式脂肪酸对健康会产 生不良影响,以欧洲为首,在2005年美国也施行了有义务标示食用油 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法律。在日本,反式脂肪酸危险性的认识程度 正在提高,因此,需要有一种进行植物油的精制和氢化而不产生反式脂 肪酸的方法。
非专利文献1:油脂和油脂原料手册,阿部芳郎主编,幸书房,1988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不伴随过度加热的条件下,通过 对植物油原油进行精制以及根据需要进行氢化,来制造不副产反式脂肪 酸的精制植物油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副产反式脂肪酸的植物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采用下述工序:
(1)将压榨植物种子得到的原油由填充有活性炭的柱的上部导入 柱内;
(2)利用重力使之在柱内向下移动,通过邻接活性炭层底部设置 的具有13-45μm孔径的滤布,由柱排出;
(3)将由柱排出的油导入设置有3-7μm孔径滤器的活性炭分离装 置中,利用抽吸力,将不含有活性炭微粉末的油由该分离装置取出。
另外,本发明提供上述不副产反式脂肪酸的植物油的制造方法,其 特征在于,还采用下述工序:
(4)将得到的油导入填充有氢的塔内,由塔上部向下方喷雾,在 50℃以下的温度下使之与氢接触。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制植物油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a)植物油精制生产线(1ine),其并列且可相互切换设置至少2 个植物油精制柱,所述植物油精制柱是上部有来源于植物的原油的导入 口、底部有精制后植物油的排出口的纵型柱,在柱内的底部设置13-45μm 孔径的滤布,并设置有在该滤布上面的柱内空间填充有活性炭的活性炭 层;
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FOR-C,未经株式会社FOR-C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499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基站控制器
- 下一篇:用于系统管理服务器的对等分发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