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生物阳极、生物阴极、和生物燃料电池中使用酶的直接电子转移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0217.7 | 申请日: | 200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S·D·明特尔;B·L·特鲁;R·杜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路易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H01M8/16;C1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刘金辉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阳极 阴极 燃料电池 使用 直接 电子 转移 | ||
[0001]本发明根据由美国海军研究局授予的资助项目3-00475、由高级 防御研究计划机构授予的资助项目3-00487和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授予的资 助项目300477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美国政府在本发明中拥有某些权利。
发明背景
[0002]总的来说,本发明涉及基于生物酶的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 和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含能够在燃料流体和 电子导体之间直接电子转移的酶的生物阳极、生物阴极、和生物燃料电池, 和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3]生物燃料电池为一种电化学装置,其中通过活细胞和/或它们的 酶的催化活性的方式将衍生自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生物燃料电池 通常使用络合分子以在阳极上产生将氧还原为水所需的氢离子,同时产生 用于电应用的自由电子。生物阳极为其中在燃料氧化时释放出电子的生物 燃料电池的电极,且生物阴极为其中通过催化剂使用电子和来自阳极的质 子将过氧化物或氧还原为水的电极。生物燃料电池与传统燃料电池的区别 在于用于催化电化学反应的材料。生物燃料电池依赖于生物分子如酶而并 非使用多孔金属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
[0004]多数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包括电子介体。但是,一些包括电子 介体的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可以具有降低的寿命,降低的稳定性,不利的 热动力学,和低的电子介体活性。由此,存在对于不存在与包括电子介体 相关的问题的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的需求。
发明概述
[0005]本发明的多个方面之一为包含电子导体;至少一种阳极酶;和 酶固定材料的生物阳极。该阳极酶能够与燃料流体反应以生成氧化形式的 燃料流体,且能够将电子释放给电子导体。该酶固定材料能够固定和稳定 该酶,且可渗透燃料流体。
[0006]另一方面为包括电子导体;至少一种阴极酶;和酶固定材料的 生物阴极。该阴极酶能够与氧化剂反应以生成水,且能够从电子导体中得 到电子。该酶固定材料能够固定和稳定该酶,且可渗透氧化剂。
[0007]仍另一方面为包括燃料流体、上述生物阳极、和上述生物阴极 的生物燃料电池。另一方面为包括燃料流体、上述生物阳极、和阴极的生 物燃料电池。另外,另一方面为包括燃料流体、阳极、和上述生物阴极的 生物燃料电池。
[0008]使用本文中所述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的方法包括,将燃料流体在 阳极或生物阳极上氧化和使氧化剂在阴极或生物阴极上还原。
附图说明
[0009]图1A显示了在基于直接电子转移的胆红素氧化酶生物阴极上 发生的化学反应,且图1B显示了在包括电子介体的生物阴极上发生的化 学反应。
[0010]图2显示了单个的、功能性生物阳极或生物阴极。
[0011]图3显示了微流体生物燃料电池。
[0012]图4(a)-(d)显示了形成单个微电极的过程。
[0013]图5显示了微流体生物燃料电池堆。
[0014]图6为具有介导的(mediated)生物阳极(包含四丁基铵-改性的 和NAD+-依赖性(NAD+-dependent)醇脱氢酶)和直接电子转移生物 阴极(包含四丁基铵-改性的和胆红素氧化酶)的无膜生物燃料电池 的功率曲线。
[0015]图7为显示具有介导的生物阳极(包含四丁基铵-改性的和NAD+-依赖性醇脱氢酶)和直接电子转移生物阴极(包含四丁基铵-改性的 和胆红素氧化酶)的无膜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0016]图8为显示具有介导的生物阳极(包含四丁基铵-改性的和NAD+-依赖性醇脱氢酶)和直接电子转移生物阴极(包含四丁基铵-改性的 和胆红素氧化酶)的无膜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表。
[0017]图9为具有介导的生物阳极(包含四丁基铵-改性的和 NAD+-依赖性醇脱氢酶)和直接电子转移生物阴极(包含四丁基铵-改性的 和胆红素氧化酶)的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曲线。
[0018]图10为具有介导的生物阳极(包含丁基-脱乙酰壳多糖和NAD+- 依赖性醇脱氢酶)和直接电子转移生物阴极(包含丁基-脱乙酰壳多糖和胆红 素氧化酶)的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曲线。
[0019]图11为采用四戊基铵离子改性的低分子量海藻酸酯的荧光显微 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路易斯大学,未经圣路易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02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手杖
- 下一篇:强制式捞矛头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