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系统管理服务器的对等分发点特征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0421.9 | 申请日: | 200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6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G·R·哈万;D·C·詹姆斯;N·钱德拉赛卡兰;I·R·A·G·布林治梅尔;J·L·艾力斯;M·希利;K·伊克拜;R·B·纳拉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16 | 分类号: | G06F15/16;G06F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系统管理 服务器 对等 分发 特征 | ||
背景
为了通过将软件应用电子地分发至多个目的地,通常将软件应用划分为一或多个软件应用包。软件应用包从软件应用的资源电子地分发至目的地。目的地包括但不限于,台式或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无线网络电话等等。这些目的地在本文中统称为工作站或客户端。在执行软件应用之前,在目的地处重新装配软件应用包。
将软件应用划分成一或多个软件应用包以电子地分发至多个客户端的许多客户端-服务器系统是具有若干层的分层系统。示例性客户端-服务器分层系统例如包括,中央系统管理服务器站点服务器(中央SMS(System ManagementServer)站点服务器)、多个子SMS站点服务器、多个分发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在分层系统顶点处的是中央SMS站点服务器,它存储组成软件应用的一或多个软件应用包。中央SMS站点服务器通常位于资源处,也就是在其中将软件应用划分成多个软件应用包用以分发至客户端的位置。多个子SMS站点服务器和多个分发服务器各自位于不同于中央SMS站点服务器位置的不同地理位置,它们形成位于分层系统顶点之下的层(第一层)。子SMS站点服务器和分发服务器是具有服务器类操作系统的机器。子SMS站点服务器与分发服务器之间的差别在于,子SMS站点服务器通常具有比分发服务器更多数量的更高处理速度的处理器。因此,子SMS站点服务器通常能够比分发服务器为更多的客户端服务。第一层的各服务器,即子SMS站点服务器和分发服务器经由第一网络连接至中央SMS站点服务器,并且经由第二网络连接至其它第一层服务器。第一和第二网络可以是广域网(WAN)、局域网(LAN)或其组合。而且,第二网络可以是第一网络的一部分,或者是完全独立的网络。第一层的各服务器经由第三网络连接至多个具有相同网络地址和相似共同标识符的客户端,它们形成分层系统的最低层(第二层)。将第一层的各服务器连接至多个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客户端的网络也可以是WAN、LAN或其组合。而且,第三网络可以是第一网络、第二网络的一部分,或者是完全独立的网络。
图1A是例示上述类型的示例性现有客户端-服务器分层系统100的示意图。在此示例中,中央SMS站点服务器(SMS1)101在物理上离第一子SMS站点服务器(SMS2)102比离第二子SMS站点服务器(SMS3)103更近。同样,SMS2在物理上离第一分发服务器(DP1)104比离第二或第三分发服务器(DP2或DP3)105与106更近,后者更靠近SMS3。同样,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多个客户端107在物理上离DP1比离SMS2、SMS3、DP2或DP3更近。为了简单,图1A仅示出来往于SMS1与107的软件应用包(由实线箭头示出)和相关联的多个软件应用包策略(由虚线箭头示出)所采用的最短路径。实线与虚线箭头的路径标示为1-5并且如下所述。应当理解,软件应用包和多个软件应用包策略可采用来往于例如SMS1、SMS3、DP3与多个客户端107或者来往于SMS1、SMS3、DP1与多个客户端107或其任何其它合适的组合之间的路径(未示出)。而且,为了简单,第一、第二和第三网络未在图1A中实际示出,但应理解,指示来往于例如SMS1、SMS2、DP1与多个客户端107的软件应用包采用的路径(标示1、2和5的箭头)以及多个软件应用包策略采用的路径(标示3和4的箭头)的这些箭头是经由合适的网络例如上述第一、第二或第三网络所采用的路径。而且,为了简单,仅示出一个路径(标示5的箭头)来共同表示来自从DP1拉出软件应用包的多个客户端107中每一个的多条路径。还应理解,将多个客户端107连接至DP1的第二网络是将DP1连接至SMS2的网络和将SMS2连接至SMS1的网络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公司,未经微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04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