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通信通道选择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1427.8 | 申请日: | 2006-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1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P·桑德尔;L·威尔斯泰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47 | 分类号: | H04M1/247;H04M1/725;H04M1/274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静岚;刘红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通信 通道 选择 方法 设备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用不同的通信通道与由通信地址定义的远端方进 行通信的通信终端,和用于启动到这样的远端方的通信链路的方法。所述 终端包括用户接口,它包括显示器和输入接口,以及所述终端被设计成响 应于感知到通信号码的输入而显示能选择的一组通信通道。本发明由此为 或多或少经常使用不同通信通道与某一方进行通信的用户提供了在操控 方面的优点,不同的通信通道是诸如话音拨号(voice dialing)和文本 消息传送。
背景技术
早期的通信方法和设备专用于一种类型的通信通道,诸如电报和后来 的电话。移动电话技术原先被开发和使用于话音拨号。对于第二代移动通 信,提供了发送简短的文本消息-即所谓的SMS(短消息服务)-的可能性。 SMS使得能从移动电话发送和传输长度通常不大于140-160字符的短消息, 这被引入到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系统中并且后来由所有其它的基于数 字的移动通信系统支持。后来,提供了被称为MMS(多媒体消息传送服务) 的增强的传输服务,使得图形、视频剪辑和声音文件能够经由移动电话被 传输。作为3GPP计划的一部分被开发的MMS电话通常与SMS后向兼容。
今天,移动通信系统的许多用户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进行文本消息传 送就像进行话音拨号那样多。然而,大多数移动电话的用户接口仍旧被配 置成主要使用于拨号,当移动电话处在待机模式时,启动文本消息要进行 某些操纵。典型地,如果电话号码通过用户输入接口被输入,或从电话机 上的联系人列表中被取装,则将在做出呼叫命令后建立常规的语音通信链 路。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想要发送文本消息,则必须首先选择这个通信通 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用于在能够通过多个不 同的通信通道通信的通信终端中启动通信会话。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启动从第一通信终端到第二通信 终端的通信链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通信终端中感知地址号码的输入,该地址号码代表第二通信终 端的通信地址;
响应于感知到地址号码的输入,而在第一通信终端的显示器上呈现多 个能选择的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不同的通信通道。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该多个通信通道中被选择的通信通道,建立到第二通信终端的通 信链路。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感知命令的输入,而选择通信通道之一。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将该多个能选择的项目呈现为分开的图标。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检测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输入接口的导航工具的操作而感知命 令的输入。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在显示器上呈现启动通信选项;
响应于感知到该启动通信选项的激活,而建立通信链路。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以适合于所选择的通信通道的格式来呈现启动通信选项。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将启动通信选项呈现为与第一通信终端的用户输入接口的软键相邻;
响应于该软键的激活,而建立通信链路。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突出显示相应的被呈现的能选择的项目而指示被选择的通信通 道。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感知到选择某通信通道的命令的输入,通过只呈现该多个能选 择的项目中相应的能选择的项目而指示所选择的通信通道。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检索有关预先设置的默认的通信通道的信息;
通过初始地突出显示相应的被呈现的能选择的项目而指示默认的通 信通道。
在实施例中,不同的通信通道包括在以下组中的任何两种类型:话音 呼叫、视频呼叫、文本消息传送、图片消息传送和电子邮件。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当选择的通信通道是文本消息传送通道时,在显示器上呈现文本输入 区。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当选择的通信通道是消息传送通道时,呈现获取数据选项,其能选择 来从第一通信终端的存储器中检索数据并把检索到的数据包括到被定址 到第二通信终端的消息中。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呈现添加接收者选项,其能选择来添加通信链路要被建立到的另一个 通信终端的通信地址。
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14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