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纳米颗粒的可熔融加工氟聚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2062.0 | 申请日: | 2006-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J·C·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邦三井氟化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3/22 | 分类号: | C08K3/22;C08K9/02;C08J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立志;范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纳米 颗粒 熔融 加工 聚合物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熔融加工氟聚合物组合物,其中以一次颗粒 (primary particle)的水平分散着无机细颗粒。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 一种可熔融加工氟聚合物组合物,它是通过熔融混合可熔融加工氟聚 合物和借助无机细颗粒内聚力(cohesive force)形成的聚集无机细颗粒 而获得的,其中无机细颗粒以一次颗粒的水平分散在氟聚合物中。
相关技术
可熔融加工氟聚合物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FA)、四氟 乙烯/六氟丙烯(FEP)、四氟乙烯/乙烯(ETFE),具有优异耐热、耐化学 性能和低摩擦系数。然而,这些氟聚合物,特别是全氟聚合物,由于 分子间相互作用弱,可能在动态物理性能(拉伸强度、伸长率)和某些 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上存在缺陷;因此,需要一种动态物理性能和尺 寸稳定性优异的氟聚合物组合物材料。
传统上,当需要一种高性能氟聚合物组合物时,诸如机械强度和 尺寸稳定性之类性能的改进是通过在聚合物中分散填料实现的。具体 地说,一种通过熔融混合聚合物与有机处理过的粘土,随后使粘土分 散并破碎至纳米水平来改善力学特性的方法,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 用。
例如,在美国专利5,962,553中,公开了一种包含有机改性的粘 土(有机-粘土)和氟聚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然而,在该方法中,存在 着一部分用于使粘土层间隙膨胀的有机试剂在可熔融加工氟聚合物 的熔融混合温度发生分解,而氟聚合物,例如,PFA和FEP,熔点又 很高的问题。另外,在要求纯度的场合,例如,半导体器件制造中, 该有机试剂被视为杂质,因此它是个问题。
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2001-152030描述一种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制 造,特征在于,选自金属、金属盐和无机化合物或阻燃剂的添加剂被 预先加入到一种通过烧结无机材料如多孔玻璃或二氧化硅(以下可称 其为二氧化硅)制取的平均粒度介于100nm~1000nm的无机多孔体 中;将它与熔融聚合物混合,以便使无机多孔体粉碎,于是平均粒度 介于10nm~100nm、带有上面描述的添加剂或阻燃剂的颗粒便分散 到聚合物中。然而,公报中描述的多孔玻璃含有共价键合的硅与氧; 需要相当大的能量才能使多孔玻璃粉碎并分散。因此,要将与熔融聚 合物混合在一起的多孔玻璃粉碎并分散非常困难。另外,在通过在 600℃~700℃烧结包含平均一次颗粒粒度(average primary particle size)为12nm的二氧化硅细颗粒的聚集无机细颗粒而制成的、平均粒 度介于100nm~1000nm的无机多孔体中,由于在烧结期间二氧化硅 颗粒(或聚集二氧化硅颗粒)的表面熔结仅仅表面层轻微熔结并且彼此 粘合,凝固成具有牢固结合力的骨架(Resources and Material,vol 118, p.202,2002)。因此,即便熔融并与聚合物在熔体混合装置中进行混 合,与聚苯乙烯(PS)熔融混合后无机多孔体的平均粒度仍为290nm, 粒度分布宽达40nm~100,000nm(100μm),并且要粉碎至原来一次颗 粒的(粒度)水平也做不到(Papers of the 13th Symposium of High Polymer Materials,p.10,2003)。特别是,在与聚苯乙烯聚合物的如 此熔融混合中,动态物理性能发生明显恶化,原因就在于大量粒度等 于或大于10μm的、粉碎不全或未粉碎的无机细颗粒烧结聚集体的存 在。
况且,当将无机细颗粒或无机纳米颗粒(纳米尺寸的细颗粒)熔融 混合到聚合物中时,由于细颗粒凭借其高表面-体积比所具备的吸引 力,出现细颗粒聚集的现象。因此,要想将处于纳米级的纳米颗粒分 散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便直接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熔融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邦三井氟化物有限公司,未经杜邦三井氟化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20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翻盖式蹲便器
- 下一篇:新型垃圾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