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再刻槽装置和轮胎再刻槽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3891.0 | 申请日: | 200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0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S·R·P·德卡斯特罗;R·M·迪亚斯;E·C·达库尼亚;M·R·梅代罗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耐力轮胎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68 | 分类号: | B29D30/6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德强 |
地址: | 巴西*** | 国省代码: | 巴西;B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再刻槽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在部分磨损的充气轮胎胎面中把部分磨损的槽切削到新的深度的轮胎再刻槽装置,所述轮胎再刻槽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在其近端有一手柄并且在其远端有切削刀具组件,其中所述组件包括基本是U形的切削刀片、刀片夹持器和与所述切削刀片限定切削深度的导向元件,所述切削刀片附装至所述刀片夹持器,所述导向元件集成在刀片夹持器中,并且所述刀片夹持器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下部分成形为使得至少部分被插入所述磨损的槽中并包括在下端处由所述导向元件连接起来的两个斜的横向表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切削刀片包括在下端会合的两个横向分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刀片夹持器基本被围绕在两条所述分支的延长线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导向元件的横向宽度基本等于所述横向分支之间的横向距离。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切削刀片定位成与竖向面基本一致,所述竖向面把所述刀片夹持器分成近似对称的前部分和后部分。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刀片夹持器的下部分包括在下部前缘中的斜角。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斜角是倒圆的。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切削刀片到所述刀片夹持器的附装是通过把所述横向分支的上部分插入所述刀片夹持器的下部分而提供的。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切削刀片分支的上部分插入紧密配合的槽中,所述紧密配合的槽与所述刀片夹持器的下部分的横向表面紧密接近地延伸。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下部分刀片夹持器包括由两个相互相交的面从所述刀片夹持器切出的腔,所述两个相互相交的面包括与所述刀片夹持器的前面和后面平行的第一竖向面和与所述第一竖向面相交的第二面,所述槽的竖向面与把所述刀片夹持器分成近似对称的前部分和后部分的竖向面近似一致。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刀片夹持器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具有朝着其下端会合的斜侧面,所述侧面的形式和尺寸基本与所述刀片夹持器下部分的相应的横向表面匹配,所述夹具还具有与当所述夹具被相互挤压装置压靠在所述刀片夹持器上时与其并置的所述腔的竖向面基本相同的竖向面。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相互挤压装置由拧入在所述刀片夹持器下部分中的螺纹孔中的固定螺钉提供。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竖向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与所述下部分的侧面紧密地放置并且平行的狭槽,所述狭槽形成槽道,所述槽道的横截面与插在其中的所述切削刀片横向分支的上部分的横截面紧密匹配。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导向元件和所述切削刀片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在紧固所述相互挤压装置前沿所述槽道移动所述横向分支的上部分而调节。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刀片夹持器下部分的所述导向元件和所述切削刀片的下端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并且不可调节)。
16.按照权利要求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切削刀片加热装置。
1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再刻槽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附装到装置主体的远端区的把手。
18.一种用于在部分磨损的充气轮胎胎面中把部分磨损的槽切削到新的深度的轮胎再刻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
-把切削刀片和刀片夹持器的下部分插入磨损的槽,使得导向元件抵靠在磨损的槽的底部上,以及刀片夹持器的下部分的横向表面与所述磨损的槽的横向侧面接触;
-在沿轮胎表面跟随槽的图案的圆周方向上推所述装置,切去被切削刀片和导向元件围绕的胎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耐力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倍耐力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38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