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4222.5 | 申请日: | 200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5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户次贵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23/22 | 分类号: | A47L23/22;B08B5/04;B60S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利用由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收集来自人或车辆的灰尘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诸如工厂、医院或食品杂货店等的设施中,需要去除粘附到进入该设施中的人或搬入该设施中的车辆上的灰尘或污物。此外,近来不仅在诸如工厂等的设施中,而且在普通建筑物或者甚至普通房屋中,也需要去除粘附到人的鞋子或推车的车轮上的灰尘或污物,这是因为受灰尘负面影响的计算机或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例如日本特开平8-32278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通过施加集尘器或电气吸尘器(electric vacuum cleaner)的吸力来去除灰尘的除尘垫。
这种除尘垫设置有擦拭面,该擦拭面包括多条缝,用于擦去步行者鞋底的灰尘或污物。而且,在擦拭面的下方形成由多个支柱限定的空气通路。当步行者将他或她的重量施加于擦拭面时,缝发生弹性变形并打开,从而起到吸入口的作用。这样,粘附到鞋底上的灰尘或污物通过吸入口被吸引,然后通过擦拭面下方的空气通路被集尘器或电气吸尘器收集。
日本特开2001-224548号公报公开了另一种吸尘装置,其中,在顶面设置有刷子并且被施加了向上弹性力的可动元件刮去步行者鞋底上的灰尘或污物,同时该可动元件由于步行者的重量而向下移位,从而形成吸入口,通过该开口灰尘或污物被集尘器吸引。
在前述构造中,从吸尘装置的吸入口引入的空气经过流路,该流路通过多个设置的支柱或可动元件的附近,然后到达集尘器。
因此,沿着流路流动的空气受到多个支柱或可动元件施加的流动阻力,从而使集尘器的吸尘效率下降。
尤其是,关于日本特开2001-224548号公报的吸尘装置,需要增加可动元件的数量以确保吸尘用有效面积较大,但是增加可动元件的数量会导致吸尘装置的主体内的流体阻力显著增大。因此,可动元件的数量必须被限制为一定数量,以确保实际使用的吸尘效率。此外,为了尽可能减少由可动元件引起的流体阻力,需要使可动元件被设计为两维配置,使得施加于气流的流体阻力最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2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245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领域需要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能降低施加于吸尘装置内运动的气流的流体阻力,从而提高吸尘装置的吸尘效率,而不会依赖于装置内的可动元件的数量或二维布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吸尘装置包括:外壳,其内部限定腔室,该外壳具有用于气体的多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多个可动元件,用于彼此独立地打开和关闭入口,对应于各入口分别设置可动元件;气流产生装置,用于在可动元件的打开操作期间产生从各入口至出口的气流;以及流路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气流的流路。该气流产生装置通过从各入口引入外壳外部的气体来产生气流,并且各气流被流路控制装置控制成避免与相邻的可动元件发生干涉,该相邻的可动元件是与对应于各 气流的入口的可动元件相邻的可动元件。
根据前述的吸尘装置,从外壳外部引入的气流由流路控制装置控制,使得气流在外壳内流动,同时避免与可动元件发生可能会对气流产生流体阻力的干涉。因此,可以降低施加于外壳内的气流的流体阻力。
应注意,这里的“气体”和“气流”是指在使用本发明的氛围气下的气体及其发生的流动。因此,“气体”可被认为是指处于普通室内或室外环境下的空气。因此,为了说明的目的,“气体”在这里指空气。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气体”可包括富氧空气以及稳定地混合了氧气和氮气的人造空气。此外,除了一般的空气成分之外,“气体”还可包括提供诸如用于谷物储存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特殊氛围气的气体。
同样,“灰尘”可包括但不限于粘附到鞋底或人的衣服、或者诸如推车、自行车和叉车等车辆上的土壤、污物、沙砾和粉尘。因此,“灰尘”可包括例如混有雨水或雪的污物、或者混有水或冰的粉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各外壳入口引入的各气流流动,避免与相邻的可动元件发生干涉,使得气流被流路控制装置合流到至少一个流路中,然后被引入到至少一个外壳出口。根据这个实施方式,从各入口引入的各气流能合流到至少一个气流中,同时减少在设置有多个入口和可动元件的外壳内由可动元件施加的流体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工程株式会社,未经太阳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42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