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炉用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4848.6 | 申请日: | 2006-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0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萩乃;山本义孝;相川孝之;三浦崇;仓岛秀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B65D81/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 坚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炉(an electromagnetic cooker)用容器,所述电磁炉用容器可以通过电磁炉的电磁感应线圈所诱发的涡流(eddy current)的焦耳热来加热内容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安全性、清洁性、便利性以及经济性的观点来看,在一般家庭、餐厅等饮食店中正在使用不产生火焰的电磁炉来调理食品或加热调理物,所述电磁炉是在载置包含铁或不锈钢等的电磁炉用容器时,通过来自电磁线圈的磁力线在上述容器的底部产生涡流,并且通过所述涡流的焦耳热来加热上述容器内部的被调理物。
此外,应用了这样原理的电磁感应电饭锅(IH电饭锅)也在市场上广泛销售。而且,作为利用这样的原理通过电磁炉可以加热的方便食品用容器,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一种可以直接用电磁炉加热拉面、荞麦面、乌冬面、炒面的碗面容器的方便食品容器,或者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一种可以利用电磁炉加热的铝箔材料制造的食品容器的电磁炉用容器。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一种考虑到使用后的分别处理、焚烧、发热体的磁性体的回收利用的电磁炉和微波炉兼用的容器,在专利文献4中也提出有一种使铝箔发热的电磁炉用加热容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726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51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2-1771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3-325327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等中记载的现有通过电磁炉进行加热的方便食品用容器存在有以下的问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便食品容器中,提出了包括包含钢板的内层容器和包含隔热材料的外层容器,内层容器的底面在从外层容器底面开始5mm以内的位置;钢板的厚度为0.05mm到0.5mm,从赋予耐腐蚀性的观点来看必须在钢板的单面或者两面实施电镀、化成处理、树脂薄膜的积层和涂布中任意一个以上的处理,但是,这样的构成中,作为用于方便食品的用途,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巨大而缺乏经济性,此外,在判断电磁炉是否可加热的锅具检测频率数方面,难以调整上述发热体的厚度、形态、以及离加热线圈的距离等,并且难以适当和容易地设定发热特性。
这里,所谓锅具检测频率数是指判断电磁炉是否可以加热时的频率数,与实际加热时的频率数不同。判断电磁炉是否可以加热的方法因厂家而不同,因此,锅具检测频率数也因厂家而不同。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容器提出了一种底面形成为平面状,包含其厚度为12μm到96μm的铝箔材料的铝箔材料制造的方便容器,但是,相应电磁炉的振荡条件(厂家特有的锅具检测频率数)等,难以调整上述发热体的厚度和形态等,并且难以适当和容易地设定发热特性。
此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容器提出了一种在非磁性原材料的容器的凹部底面载置包含磁性体的板材(发热体),作为其发热体铁氧体类不锈钢或者类似品,但是,在这种容器中,作为用于方便食品的用途,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巨大而缺乏经济性,此外,相应电磁炉的振荡条件(厂家特有的锅具检测频率数)等,难以调整上述发热体的厚度、形态以及离加热线圈的距离等等,并且难以适当和容易地设定发热特性。
进而,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容器提出了在非磁性的容器主体的底部使用0.10μm~100μm的铝箔作为发热体,将上述容器主体的底部设为从电磁炉的载置面开始到12.0mm以下的厚度,但是,即使设定这样的条件,在电磁炉厂家改变振荡条件(厂家特有的锅具检测频率数)的情况下,仅仅设定上述条件是不可能用电磁炉进行加热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成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炉用容器,所述电磁炉用容器作为利用电磁炉进行加热的方便食品用容器,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低廉,此外,可以相应于各个厂家的不同电磁炉的振荡条件(厂家特有的锅具检测频率数)进行加热,可以相应容器的使用目的,适当和容易地设定发热特性,适合于烘烤食品、方便食品等,并且加热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48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网络指示移动台容量的方法
- 下一篇:新药物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