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扩散聚碳酸酯树脂板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55096.5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2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温井绅二;河越昭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DOW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B32B27/36;C08K5/42;C08K5/49;C08L67/04;G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 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聚碳酸酯 树脂 | ||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挤出聚碳酸酯树脂获得的光扩散聚碳酸酯树脂 板,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含有具有特定结构的抗静电剂以及,如需要, 聚己内酯,该聚己内酯作为包含具有光扩散性能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基 材上的表面层。
背景技术
[0002]
聚碳酸酯树脂被广泛地用作具有优良透光率的树脂,由于它们也 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耐光性。大量树脂用于建筑领域,例 如,用于天幕、天窗、拱廊、公寓的踢脚板和面向道路的墙板。在许 多这些应用中以乳白、光扩散片的形式使用所述树脂,并已提出将如 碳酸钙、硫酸钡、氧化硅、氧化钛等的光扩散剂掺合至聚碳酸酯树脂 的方法(参考文献1)以及分散细粒的方法(参考文献2)。
[0003]
参考文献1: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No.57-24186的公开
参考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05-257002
[0004]
这种光扩散聚碳酸酯树脂板被用于液晶显示中的边缘照明模式、 用于直下型背光模式的平面光源以及在扫描仪平面光源。
[0005]
在上述参考文献1和2中描述的光扩散片涉及具有最小性能的光 扩散材料。当所述材料实际掺入平面光源中时,尘埃附着是一个问题, 并且导致当使用所述材料的环境变化时液晶显示屏上不均匀的显示。 因此寻求抗静电功能。
[0006]
提供聚碳酸酯树脂抗静电性能的通用的方法为加入导电性炭黑或 碳纤维。然而,这些添加剂为黑色并不易适合于如光扩散片的光学应 用。此外,除了黑色产品,在应用中通常使用烷基磺酸金属盐、烷基 苯磺酸盐等作为抗静电剂。然而,当将这些抗静电剂加入聚碳酸酯树 脂中时,材料变得白色且不透明。由于不足的透光率而不能获得高亮 度,这对于平面光源是个问题。
本发明将要解决的问题
[0007]
本发明的目标是获得当掺入平面光源时不会反作用于亮度,且具 有优良抗静电性能的光扩散聚碳酸酯树脂板。
解决问题的方法
[000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因此,发明人发 现,通过在包含光扩散聚碳酸酯树脂的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如需要) 共挤出含有特定结构的抗静电剂和聚己内酯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得到具 有优良抗静电性能的光扩散聚碳酸酯树脂板,并完成本发明。
[0009]
也就是说,本发明为一种通过共挤出含有抗静电剂的在基材的至 少一面上作为表面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得到的光扩散聚碳酸酯树 脂板,所述基材包含含有光扩散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 抗静电剂为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磺酸鏻盐
[0010]
[化学式1]
其中R1为烷基、芳基或含有烷基作为取代基的芳基,且R2至R5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烷基或芳基,
且所述抗静电剂的含量为每100重量份在表面层中所用的聚碳酸 酯树脂超过2.0重量份但不高于10重量份。
本发明的优点
[0011]
本发明的光扩散聚碳酸酯树脂板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性能和亮度而 对聚碳酸酯树脂的透明度无反作用,且本发明的光扩散聚碳酸酯树脂 板理想地用于需要高程度的光学性能的应用中,特别是用于液晶显示 设备的背光中的光扩散片。
附图说明
[0044]
图1显示了在本发明灯之间的亮度的测量方法。A:亮度计;B: 来自灯的光线;C:光扩散片;D:灯(冷阳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在基材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和本发明的表面层为使用光气法 (其中使不同的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与光气反应)或使用酯交换法(其 中使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与如二苯基碳酸酯等的羧酸酯反应)得到的 聚合物。使用2,2-双(4-羟苯基)丙烷(双酚A)制得的聚碳酸酯树脂为 典型的例子。
[0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DOW株式会社,未经住友DOW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5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