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遗留无源光网络升级到基于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方法和网络体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6318.5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6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熹;崔技万;文实球;文贞亨;李焄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科学技术院 |
主分类号: | H04B10/13 | 分类号: | H04B10/1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凯;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遗留 无源 网络 升级 基于 波分复用 下一代 方法 体系结构 | ||
1.一种用于将遗留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升级到基于波分复用无源 光网络的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方法,
其中该遗留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包括:
具有第一光线路终端的中心局;
具有分路器的远程节点;
用于使所述第一光线路终端与所述分路器相连的单模光纤;以及
通过第一组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光纤而与所述分路器相连的第一组 的一个或多个光网络终端,并且
其中用于升级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是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情况下,
使得用于对波长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第一装置位于所述单模光纤 与所述第一光线路终端之间,以便将所述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所使用 的第二光线路终端添加到所述中心局之内或者添加到位于与所述中心 局不同位置的另一中心局之内,同时共用所述单模光纤,所述第一装 置由两个边缘滤波器和一个粗波分复用滤波器组成且具有三个输入和 输出端口;
使得用于对波长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第二装置位于所述分路器的 前端,所述第二装置由两个边缘滤波器和一个粗波分复用滤波器组成 且具有三个输入和输出端口;以及
将阵列波导光栅另外安装到所述远程节点之内或者安装到位于与 所述远程节点不同位置的另一远程节点之内,其中所述阵列波导光栅 与用于对波长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所述第二装置相连,并且通过第二 组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光纤而与第二组的一个或多个光网络终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遗留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升级到 基于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方法,
其中,用于对波长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所述第一装置执行对遗留 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信号进行组合和分路的功能,并且用于对波长 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所述第二装置执行对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信号 进行组合和分路的功能。
3.一种用于将遗留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升级到基于波分复用无源 光网络的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方法,
其中,该遗留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包括:
具有第一光线路终端的中心局;
具有分路器的远程节点;
用于使所述第一光线路终端与所述分路器相连的单模光纤;以及
通过第一组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光纤而与所述分路器相连的第一组 的一个或多个光网络终端,并且
其中用于升级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下一代无源光网络是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情况下,
使得用于对波长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第一装置位于所述单模光纤 与所述第一光线路终端之间,以便将所述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所使用 的第二光线路终端添加到所述中心局之内或者添加到位于与所述中心 局不同位置的另一中心局之内,同时共用所述单模光纤,所述第一装 置由两个边缘滤波器和一个粗波分复用滤波器组成且具有三个输入和 输出端口;
使得用于对波长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第二装置位于所述分路器的 前端,所述第二装置由两个边缘滤波器和一个粗波分复用滤波器组成 且具有三个输入和输出端口;以及
将阵列波导光栅另外安装到所述远程节点之内或者安装到位于与 所述远程节点不同位置的另一远程节点之内,其中所述阵列波导光栅 与位于所述远程节点之内的用于对波长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所述第二 装置相连,并且通过第二组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光纤而与第二组的一个 或多个光网络终端相连,并且
其中,与所述第一组的一个或多个光网络终端中的任何一个光网 络终端相连的所述第一组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光纤中的任何一个分布光 纤与所述阵列波导光栅相连而不是与所述分路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将遗留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升级到 基于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方法,
其中,用于对波长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所述第一装置执行对遗留 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信号进行组合和分路的功能,并且用于对波长 带进行组合和分路的所述第二装置执行对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信号 进行组合和分路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科学技术院,未经韩国科学技术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63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