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材料制造设备及冷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56374.9 | 申请日: | 2006-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3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加贺慎一;小野濑满;富永宪明;斋藤武彦;芳村泰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制铁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材料 制造 设备 方法 | ||
1.一种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
接合工序,利用在卷出酸洗后的热轧卷材的卷出装置的出侧配置的接 合装置,对先行卷材的末端和从所述卷出装置卷出的后行卷材的前端进行 接合;
轧制工序,在卷材的前端及末端被接合了的状态下,由一台或者多台 轧制机在一方向上连续轧制;
切断工序,通过在轧制机和卷取装置之间配置的切断装置,将轧制后 的带材切断为所希望的长度;
卷取工序,通过卷取装置卷取被轧制后的卷材;以及
运送工序,从所述卷取装置拔出该卷材,并运送到所述卷出装置;
在所述接合工序,使先行卷材的末端和后行卷材的前端的接合中的轧 制速度低于正常轧制速度,多次反复进行上述工序,直到所述卷材达到所 希望的产品板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行卷材的末端和所述后行卷材的前端的接合中的轧制速度为 超过0mpm且在50mp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接合的先行卷材末端和后行卷材前端的板厚比率超过1∶1.5的情况 下,或者在所述卷材的板厚差超过1mm的情况下,通过动态变规控制使 接合部及该接合部附近的压下量少于正常轧制部的压下量,并且使接合部 及该接合部附近的轧制速度为超过0mpm且在50mp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接合部的压下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动态变规控制,使所述 接合部及该接合部附近的压下量少于正常轧制部的压下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附近的轧制速度为超过0mpm且在50mpm 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卷出装置拔出先行卷材的末端后,令轧制速度为50mpm以 下,另一方面,将后行卷材插入所述卷出装置,以比所述轧制速度高的速 度卷出,在所述接合装置使其追上所述先行卷材,直到所述卷材的接合结 束,维持所述轧制速度,并且排出在配置于所述卷出装置和所述轧制机之 间的带材储存装置中预先储存的带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切断装置切断带材,令轧制速度为50mpm以下,另一方面, 从所述卷取装置拔出卷材,利用在所述切断装置和所述卷取装置之间配置 的导向装置将后行卷材的前端引导到该卷取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测量所述轧制机的入侧轧制速度、入侧板厚及出侧轧制速度,基于这 些测量值,计算所述轧制机的作业辊正下方的板厚,通过所述轧制机具有 的液压压下装置,进行板厚控制以达到所希望的板厚。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由所述轧制机的轧制负荷的变动引起的轧辊挠度计算结果,通过 滚弯控制或者冷却介质控制或者它们二者的控制来控制带材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由配置在所述轧制机的出入侧的张力产生装置产生的张力吸收到 板厚控制中,进行张力控制以达到所希望的板厚。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次的道次中,接合多个卷材,制成拼卷了的卷材,从第二次的 道次到最终前的道次中,在不分割为所希望的卷材长度的情况下对拼卷卷 材进行轧制,在最终道次中,通过配置在所述轧制机的出侧的切断装置分 割为所希望的卷材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制铁机械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制铁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563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刮风下雨自动关窗门装置
- 下一篇:带加固筋的保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