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0185.6 | 申请日: | 200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五味吉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味吉男 |
主分类号: | F23G5/32 | 分类号: | F23G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日本三重县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燃烧 焚烧 装置 | ||
1.一种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用于焚烧废弃物,包括:
一双层旋转流动层式焚烧炉,在焚烧炉本体中从底部起划分成:第一层旋转流动层室、第二层气体旋转流动室及气体燃烧室,
所述第一层旋转流动层室中设置有研钵状平缓倾斜的圆锥形底板,
通过所述圆锥形底板的中心且穿过最下部设置热媒体取出口,且垂直排列而共同设置有多个喷嘴,
在所述圆锥形底板的下侧还设置风箱,所述风箱与各个喷嘴连通,在炉外经热交换后的加压空气是通过热风送气管而送入所述风箱,以使得在所述第一层旋转流动层室的内部形成热媒体的流动层;
所述第一层旋转流动层室上方的内壁,以切线状排列而设置具有任意角度的多个喷嘴,在焚烧炉本体的外板与与耐火材料之间设置有环状风箱,所述环状风箱与各切线状排列的喷嘴相连通,在炉外经热交换后的加压空气是通过所述热风送气管与一环状集流管而送入所述环状风箱,以形成第一层旋转流动层;
所述第一层旋转流动层室与第二层气体旋转流动室的大致中间部的内壁上方,分别设置有:用以投入被焚烧物的固状被焚烧物投入口与液状被焚烧物注入口、在炉外使热媒体与不可燃物分离且用以投入热媒体的热媒体循环口、用以投入中和剂的中和剂投入口,以对于经由被焚烧物的燃烧所发生的气体进行中和处理、以及燃烧器;
第二层气体旋转流动室垂直部的中央与第一层旋转流动层室处所形成的圆锥部中央的内壁上,以切线状排列而分别设置具有任意角度的多个喷嘴,在焚烧炉本体的外板与与耐火材料之间设置有环状风箱,所述环状风箱与各切线状排列的喷嘴相连通,在炉外经热交换后的加压空气是通过所述热风送气管与一环状集流管而送入所述环状风箱,而在燃烧气体中形成更强烈的第二层旋转流,在第二层气体旋转流动室的上方还设置具有废气紧急排放口与排气口的气体燃烧室;
所述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双层旋转流动层式焚烧炉的最上部设置有一循环水湿壁式气体冷却室,所述循环水湿壁式气体冷却室包括遮罩、以及曝气槽,并使该循环水湿壁式气体冷却室与所述双层旋转流动层式焚烧炉一体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双层旋转流动层式焚烧炉所产生的燃烧气体中,几乎没有一氧化碳,故可保持完全燃烧的状态,以此抑制戴奥辛类的再合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循环水湿壁式气体冷却室中,使浮游在废气中未反应的中和剂溶解在循环水中,以促进气体燃烧室中未能中和的酸性气体的中和效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气体包括氯化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循环水湿壁式气体冷却室中,通过促进废气中酸性气体的中和效率,来抑制戴奥辛类的再合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气体包括氯化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循环水湿壁式气体冷却室中,通过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循环水,来溶解并削减二氧化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循环水湿壁式气体冷却室中,从燃烧气体中分离出浮游在废气中未反应的中和剂、煤尘、以及重金属类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双层旋转流动层式焚烧炉中,必须在前步骤中一定要粉碎处理物,将一部分处理物去除后的可燃物与不可燃物一起焚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处理物的粒径小于等于100mm。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份处理物包括高放射性废弃物。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物包括芳香族有机氯化物。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燃烧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双层旋转流动层式焚烧炉的中心轴的上部,堆积、建构循环水湿壁式气体冷却室各个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味吉男,未经五味吉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01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航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菌草栽培鹿角灵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