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食用油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0233.1 | 申请日: | 200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贤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桥贤三 |
主分类号: | C11B13/00 | 分类号: | C1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武玉琴;张友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油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连续处理废食用油的废食用油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炸虾油等食用油使用后的废食用油的处理,尝试的是,将苛性钠作为催化剂,和甲醇混合,进行酯交换反应后,用分离器将反应生成物分离成甘油和甲酯,将甲酯作为柴油发动机的燃料利用。
食用油作为甘油酯,构成油脂,利用酯交换反应,通过和甲醇反应,甲醇和粘度高的甘油替换,生成甲酯和甘油。
废食用油和榨取的新油不同,烹调时使用的各种夹杂物(天かす和水分)混合,而且由于加热烹调而被氧化,需要在执行酯交换反应时,在除去夹杂物等杂质之后,执行酯交换反应。
相关现有技术文献参见【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8251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0-219886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4-67937号公报。
但是,即使执行预处理工序,酯交换反应也是利用批操作的处理,还没有开发连续处理废食用油的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解决上述问题,能够连续处理废食用油的废食用油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废食用油处理装置,在执行酯交换反应,使废食用油成为甘油和酯的废食用油处理装置中,用进油管路混合器混合废食用油和酯交换剂后,将该酯交换反应后的处理液依次导入一对甘油分离槽中,分离甘油和酯,用锅炉使分离后的甘油燃烧,将在该锅炉中产生的热用于废食用油的加热和酯交换反应以及除去由酯构成的再生油中的水分。
本发明所述的废食用油处理装置,具备:2个以上的接收罐,接收废食用油;混合装置,混合各接收罐内的废食用油;原料供应罐,存储混合后的废食用油;第1进油管路混合器,连续混合由甲醇等醇与苛性钠等催化剂构成的酯交换剂和来自原料供应罐的废食用油;一对甘油分离槽,分离由依次导入来自第1进油管路混合器的酯交换反应后的处理液并生成的由甘油和酯构成的粗再生油;锅炉,将甘油分离槽中沉降分离的甘油作为燃料;第2进油管路混合器,连续混合清水、稀释硫酸、镁混合后而成的中和洗涤水与在甘油分离槽中被分离的粗再生油;一对中和洗涤水分离槽,依次导入来自第2进油管路混合器的洗净粗再生油,分离成洗涤水和再生油;第3进油管路混合器,将分离后的再生油和清水一起连续混合;油水分离槽,依次导入和来自第3进油管路混合器的清水的再生油,并进行油水分离,回收再生油;蒸汽加热器,在导入在油水分离槽中被分离的再生油的同时,用来自上述锅炉的蒸汽加热,分离再生油中的水分。
本发明所述的废食用油处理装置,接收罐、原料供应罐、第1~第3进油管路混合器以及各分离槽收纳在围绕锅炉的柜体中。
本发明所述的废食用油处理装置,在甘油分离槽、中和洗涤水分离槽中设置光学式液面计,由该光学式液面计监视界面,分离下部和上部的液体。
根据本发明,发挥的优良效果是,在能够连续处理废食用油的同时,能够在锅炉中燃烧甘油,利用该热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形。
符号说明
16接受罐
17原料供应罐
20第1进油管路混合器
27a、27b甘油分离槽
70锅炉
C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在图1中,原料(废食用油)由油罐车用接受喷嘴10放入输送圆筒11中,从该输送圆筒11(或者从油罐车直接)通过接受管路12在滤网13中除去固体物质,由接受泵14从排出侧管路15a放入2个以上的接受罐16。
放入接受罐16的废食用油的质量是各种各样的,质量及其差的废食用油难以发生后述的酯交换反应,所以在接受罐16的任何一个中存储优质的废食用油,分别从返回管路15b由滤网13、接受罐14返回,从排出侧管路15a供给至原料供应罐17,从而制作质量稳定的废食用油。该原料供应罐17能够掌握每天的处理量,大概为800L的容量。
来自原料供应罐17的原料在由双重过滤器18过滤后,由定量供给泵19怡例如34H/h送入第1进油管路混合器20。
另一方面,将甲醇等醇22、苛性钠等催化剂23供给到酯交换剂罐21中,用搅拌机24搅拌,得到酯交换剂。该酯交换剂相对于1L的甲醇添加0.05kg的苛性钠,使其经过定量(6.8L/H)滤网泵25,送入第1进油管路混合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桥贤三,未经高桥贤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0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前盖
- 下一篇:移动多媒体广播中的单频网系统及其同步系统和同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