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00484.X | 申请日: | 2007-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栢辉;李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栢辉;李志民 |
主分类号: | B01D27/04 | 分类号: | B01D27/04;B01D27/08;B01D29/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可使滤心准确的安装对位,并能够防止滤心扭曲变形。
背景技术
一般的过滤器,用于过滤流体如饮用水中的杂质,以去除影响流体外观的有色、臭味物质及不纯物,如固态颗粒、悬浮物质、泥砂、余氯、有机化合物、三卤甲烷、硝酸盐、金属离子、溶解性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农药及戴奥辛等物质,其原理是藉由使流体通过过滤材料,而将流体中的杂质滤除或吸附。一般的过滤材料或滤心包括过滤布(网)、硅藻土及活性碳等具有微小孔隙及吸附能力的材质。
请参阅图11所示,为现有的过滤器的示意图。一般的过滤器,设有一筒体60,该筒体60的内部中央设有一挂杆61,滤心中央设有一通孔,挂杆61穿过滤心的通孔而使滤心悬挂于挂杆61上,当流体通入筒体60后,即可通过滤心而流出筒体60,达到将流体过滤的目的。
上述的过滤器虽然具有过滤的功能,但是由于其是以悬挂的方式固定滤心,容易造成滤心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当滤心中央的通孔尺寸与挂杆61的直径无法完全配合时,则滤心容易晃动,而且滤心安装时不容易准确对位。此外,为了使流体可以顺利通过滤心,滤水器中经常加有相当的压力,若滤心与挂杆61无法完全配合时,则滤心往往容易因压力而扭曲变形,进而造成泄漏而导致过滤效果不佳。
请参阅图12所示,为另一现有的过滤器的示意图。该另一种过滤器则纯设有一中空筒体70而不设挂杆,该筒体70的内部则设有一实心的滤心,此过滤器若滤心的长度与宽度未能与筒体70完全配合,则亦可能因无法完全紧配而产生泄漏的现象,无法进行有效的过滤。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过滤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过滤器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过滤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过滤器存在有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使滤心准确的安装对位,并能够防止滤心变形,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包含有一固定座与一结合件,其中:该固定座,包含一底座与一轴杆,底座的顶面设有一结合孔,底座设有一与结合孔连通的流孔,轴杆为柱状的中空杆体,其结合连通于底座的结合孔上,轴杆设有复数个与轴杆内部连通的通孔;该结合件,可与轴杆自由端结合,结合件径向设有一迫紧件。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轴杆自由端设有一内螺纹,结合件一端设有一与轴杆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底座结合孔周围环设有一凸环。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底座设有一不与流孔及结合孔连通的导孔。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底座顶面环绕结合孔凸设有一防漏环,导孔的一开口设于结合孔与防漏环之间。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底座结合孔内壁设有一内螺纹,轴杆与一端设有一与结合孔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轴杆由底座的结合孔一体伸设。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底座结合孔周围环设有一凸环。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底座设有一不与流孔及结合孔连通的导孔。
前述的过滤器滤心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的底座顶面环绕结合孔凸设有一防漏环,导孔的一开口设于结合孔与防漏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栢辉;李志民,未经陈栢辉;李志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04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装箱门端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无纺布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