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变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01913.5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3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广田雅之;井堀敏;龟泽友哉;毛江鸣;平贺正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变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向例如电动机等供给电力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平6-3854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电力变换装置的冷却(特别是参照图1、第二页)。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周边部和内部改变冷却散热片的散热片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冷却性。在电力变换装置中,在二极管电桥和作为逆变换元件的晶体管组件和IGBT组件中产生变换损失而发热。通过利用冷却风扇产生的风,从冷却散热片使该变换损失产生的热放出,不会对该二极管或晶体管等半导体造成热破坏。一般,当半导体超过150℃时,组成半导体的硅被破坏,因此要进行冷却,使其到该温度以下。
发明内容
如上述现有技术所述,在电力变换装置中必需放出、冷却在内部部件等中产生的热,作了各种努力,提出了各种方法。
如图2所示,在电力变换装置中,从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通过端子RST输入,在利用二极管三相桥式电路3变换为直流后,使用作为使直流电流平滑的平滑部的电容器6,然后,通过利用作为开关元件的晶体管组件或IGBT组件的逆变换电路2进行逆变换,变换频率。
在电力变换装置中,在二极管电桥和作为逆变换元件的晶体管组件或IGBT组件中产生变换损失而发热。通过利用冷却风扇产生的风,从冷却散热片上放出该热,不使二极管或晶体管的半导体被热破坏。
在上述放热中,一般在空冷用的冷却散热片上配置有上述半导体元件。
通过高效率地进行冷却,使产品尺寸减小。
由于这样,一般通过利用风扇,强制空冷散热片,提高冷却散热片的冷却效率。
另外,改变冷却散热片的散热片(叶片)的片数,可使空气流动的间隙改变,可以减小尺寸。
另外,对于该冷却散热片,通过增加表面积,增加冷却散热片的散热片片数,可以促进冷却。
这样,考虑了各种在冷却散热片上下功夫而改善冷却效率,但结果,由于对产品的大小和性能有影响,成为产品还是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冷却效率。
本发明是如以下这样解决上述问题的。
为了使多的空气在散热效率好的冷却散热片的基底面和散热片的连接部附近流动,在电力变换装置的冷却散热片中,在与上述基底面相对侧的散热片的前端部,在空气、氛围气流入侧设置限制空气、氛围气流动的限制部件。
通过设置该限制部件,流入的空气、氛围气在靠近上述基底面的散热片上流动。
另外,通过设置上述限制部件,空气、氛围气流入的部分的面积也受到限制,空气、氛围气的流动速度加快。因为这些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高冷却散热片的冷却效率。
另外,上述限制部件也可以与上述基底面垂直,但通过倾斜,可使更多的空气、氛围气向着上述基底面流动。
另外,在空气、氛围气流入侧,在上述基底面侧设置与上述限制部件不同的第二限制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冷却散热片或风扇,可以降低半导体元件等的温度。这样,可使电力变换装置的冷却散热片简单化和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可供给比现有技术更提高可靠性的电力变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电力变换装置的电气线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实体配置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仿真结果。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仿真结果。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
符号说明
1:冷却散热片、1a:冷却散热片基底、1b:冷却散热片的散热片、2:IGBT组件、3:二极管组件、4:限制通向散热片的风的限制板、5:防止突入用电阻器、6:平滑电容器、7:冷却风扇、8:限制通向散热片的风的限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示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冷却结构。
在图1中说明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图中,1为冷却散热片、2为IGBT组件、3为二极管组件、4为限制通向散热片的风的流动的限制板。4是将冷却散热片的底部(基底侧的相对侧)阻塞的板的下侧弯曲而制作。
在图3中表示电力变换装置的主回路部分的实体配置。5表示防止突入电阻器、6表示平滑电容器、7表示冷却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1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扎装置
- 下一篇:实际信道结合计算机仿真测试信道传输性能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