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球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8612.5 | 申请日: | 200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4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赖怡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元保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41/00 | 分类号: | A63B4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球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工艺,尤指一种皮球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皮球(包括足球、排球等)的球体通常为复合层结构,如图1所示,该复合层主要包括内胎1′、缠丝层2′、中层胶片31′、胶层及外层皮片5′,而中层则通过若干橡胶胶片31′成型于缠有缠丝层2′的内胎1′上后,即形成中胎3′。其中:所述内胎1′采用高弹且气密性好的橡胶料出皮,这样使制作的内胎具有优良的弹跳和优越的气密性,从而实现贴合成品球也具有优良的弹性和优越的气密性。所述缠丝层2′即在内胎1′外面缠上均匀的纱线,这样使中胎3′及贴皮成品球有一个稳定固定范围的圆周及优越的圆度,同时使其具备了高的耐撞击强度,也增强了中胎的弹跳。所述外层则由若干皮片5′组成,该皮片5′通过胶层贴合于成型后的中胎3′表面,从而形成成品球。
上述皮球球体在加工时,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制作内胎→缠丝→成型中胎→上胶→贴皮→印型。
所述的中胎3′的成型过程为:先以中胎吸风模6′吸住中层的各个胶片31′,然后放入缠有丝线的内胎1′,并向内胎1′内打气,由于丝线上具有粘胶,因此可将各胶片31′贴于缠丝层2′外,形成未硫化的中胎;之后再将其置入中胎加硫模中,加热同时向内胎1′中打气,所述各胶片31′软化后即成型于缠丝层2′表面,最后形成硫化后的中胎3′。如图2所示,传统中胎吸风模6′的型腔表面为光面,在光面内刻有或镶有细细的且内凹的胶片分界线61′,而传统的中胎加硫模(未予图示)的型腔也为光面,其间也设有细的内凹的分界线,这样中胎3′在成型后,其表面将形成细的且突起的分界痕31′以方便贴皮。
在贴皮时,先对中胎3′外表及皮片5′内面进行上胶,然后按照上述分界痕31′进行逐片贴合,只要令皮片与皮片结合紧密即可。之后再以印型模挤压紧固,传统印型模8′(如图3所示)的型腔内部也为光面。
从上述皮球结构及生产工艺中不难看出,传统皮球在成型加工时,由于各皮片5′系沿中胎3′略突起的分界痕31′逐片贴合,因此皮片5′边沿外露于表面,日久容易翘起。另外,由于传统的印型模8′型腔为光面,这样皮片与皮片之间连接的弧度区域无法很好地受到挤压,使皮片5′和橡胶中胎3′表面接着紧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样容易在接缝处翘起。不但如此,传统的成品皮球,皮片连接的弧度较宽,且弧度不自然优美,皮片与皮片之间容易存在间隔,露出下面的橡胶中胎色,这样皮片上印刷的图案在成品球上容易显示出断开、不连续现象,而影响成品球的外观及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球的生产工艺,其可令所成型的中胎与各皮片之间贴合紧密,不易翘起,且皮片与皮片之间不会存在间隔,令外观更整齐、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皮球的生产工艺,它包括下述步骤:
(1)制作内胎;
(2)缠丝:在制作好的内胎外面缠上均匀的纱线,形成缠丝层,该纱线上涂覆有粘胶;
(3)成型中胎:其包括贴中层胶片及硫化成型两步骤;
a.贴中层胶片:将裁切好的橡胶胶片放入一中胎吸风模中,该中胎吸风模的型腔在对应胶片边沿设有突起的分隔线,其型腔内还设有若干吸风口,吸气后可以吸住各胶片,之后放入缠有纱线的内胎并向内胎打气,令各胶片贴于内胎的缠丝层外,从而形成未硫化的中胎;
b.硫化成型:将上述未硫化的中胎放入一中胎加硫模中,该中胎加硫模的型腔在对应各胶片的边沿也设有突起的分界线,未硫化中胎的各胶片沿分界线放置,然后加热同时向内胎中打气,进行硫化,硫化出来的中胎上形成内凹的且具有一定深度及宽度的沟槽;
(4)上胶:对成型后的中胎及裁切好的外层皮片上胶;
(5)贴皮:将上胶后的皮片贴合于中胎上,同时将皮片边沿压进中胎的沟槽中;
(6)印型:将上述贴皮后的成品球置入一印型模中,该印型模对应皮片边沿设有突起的压边,该压边完全和贴合后的成品球皮片接缝吻合,在成品球内压的作用下,压边深入接缝处并挤压,从而形成一成品球。
所述中胎加硫模分界线的截面为方形。
所述印型模压边的截面为尖角形。
所述中胎与皮片上胶可采用手工上胶或采用上胶机上胶。
所述上胶后的中胎及皮片置入一烘箱内烘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元保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元保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8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极、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 下一篇:一种治疗眼疾的组合物及其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