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光波节能材料及其制品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8630.3 | 申请日: | 200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华星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00 | 分类号: | C09K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光波 节能 材料 及其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远红外光波节能材料及其制品。
背景技术
远红外光具有很强的“发射性”,它可以不借助任何介质将能量传递给物体;远红外光还具有很强的“吸收共振性”,能被与其波长范围相一致的各种物质吸收,产生共振效应和温热效应,使被辐射的物质原子间的相互运动更强烈,并通过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将远红外光的辐射能量转化为热能。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发生远红外光的材料和产品有如下种类:生物炭:例如高温竹炭、竹炭粉、竹炭粉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电气石:例如电气石原矿、电气石颗粒、电气石粉、电气石微粉纺织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远红外陶瓷:例如利用电气石、火山岩等高负离子、远红外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各种用途的陶瓷材料,再烧制成各种用途的产品。这些材料与制品通常不便于加工成型,大大影响了其应用范围。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130463.0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省油器”,是以橡胶材料和可以发射远红外线的天然矿石为原料,经混合热成型为成品,该省油器夹套于空气滤净棉与燃料进油管的表层,可有效提升燃油系数,以促进燃料油高效率燃烧,并有效降低废气的排放。但是,由于该发明采用的橡胶材料的限制,由该发明的材料制成的省油器强力较低、耐高温较差且寿命不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发射率的远红外发射及具有易加工、高强度、耐高温、耐低温等物理性能的远红外光波节能材料,及其制品。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红外光波节能材料,由以下组分构成:60-80重量份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10-30重量份的六甲基环三硅氧烷、1-20重量份的TiO2、1-20重量份的Al2O3、1-20重量份的ZrO2、1-20重量份的炭黑、0.5-1.5重量份的硫化剂双二五。
一种根据前述远红外光波节能材料制成的制品,首先按照前述配比将各组分混炼均匀,然后在200℃70-75s或在220℃60-65s挤压成制品成品。
前述的远红外光波节能材料制成的制品,在挤压时还可以同时进行红外辐射加热,以使各组分混合更均匀。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可以产生发射率为0.85以上的远红外线轰击物质分子,切断氢键,使燃料分子细化,以达到溶氧量更强,燃烧率更高,来减少积炭及废气的排放,从而达到省油省气减少废气的环保节能作用;另外,本发明的材料由于采用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载体,同时有炭黑作补强剂,使得其强力大大提高,其制品的寿命也大大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远红外光波节能材料,其组成是:60-80重量份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10-30重量份的六甲基环三硅氧烷、1-20重量份的TiO2、1-20重量份的Al2O3、1-20重量份的ZrO2、1-20重量份的炭黑、0.5-1.5重量份的硫化剂双二五。其中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载体,金属氧化物为远红外发射材料,炭黑为补强剂。
一种用上述材料制成的制品,首先按照上述配比将各组分混炼均匀,然后在200℃70-75s或在220℃60-65s挤压成制品成品,在挤压时还可以同时进行红外辐射加热,以使各组分混合更均匀。
本发明可以产生发射率为0.85以上的远红外线轰击物质分子,切断氢键,使燃料分子细化,以达到溶氧量更强,燃烧率更高,来减少积炭及废气的排放,从而达到省油省气减少废气的环保节能作用;另外,本发明的材料由于采用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载体,同时有炭黑作补强剂,使得其强力大大提高,其制品的寿命也大大延长,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船、机动车、摩托车、农用柴油机、炉灶及各种以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气为燃料的机器设备。
本发明的制品在-40℃的低温环境下冷冻及在320℃高温环境下烘烤不变形、不断裂。可将本发明的材料制成螺旋套圈或套筒,套设于汽、机车发动机进油管或液化气炉、天然气炉、燃油炉进油气管处缠绕锁定。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华星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华星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86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