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光产品及其制程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8702.4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吴进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箭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H01H13/83;H01H13/88;H01H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 产品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各种按键、控制面板等具有局部透光部位的透光产品,其该透光产品的制程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有许多按键或控制面板等产品上常设有透光部位,该透光部位根据功能设置成数字、字母或各种图案,当其下灯光亮起时,即可在产品上显现各种图案,从而令使用者很直观且清晰地看到相应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上述透光产品的加工工艺如图1所示。首先以透明塑料成型产品主体1′;然后在主体1′外表面依次喷涂一层透明保护涂膜层2′及遮光涂膜层3′;之后再以雷射雕刻加工方式,按照所设数字、字母或图案的形状,在透明保护涂膜层2′及遮光涂膜层3′上雕刻出镂空部4′;最后再于产品外表面覆上一层透明保护层5′。经过上述步骤加工出的透光产品,当在产品底部设置光源后,光线即可透过镂空部4′透出,从而显现出相对应的数字、字母或图案。
然而,上述加工工艺却存在不足之外:
1.所述透明保护涂膜层2′及遮光涂膜层3′是采用喷涂方式喷涂于主体1表面的,而在喷涂过程中,易出现厚度均一性差的缺陷;
2.所述镂空部4′系采用雷射雕刻加工技术,而雕刻过的镂空部边缘会形成不规则的毛边a′,从而使透过的光线产生散射,进而影响透光度;
3.从上述两点可见,现有透光产品的加工精密性差,良品率低,导致加工成本高。
4.采用传统电镀工艺只可电镀金色系、银色系及灰色系,从而导致产品的色彩单一,不够丰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产品及其制程工艺,其可避免因雷射雕刻而引起的毛边,从而提高产品的精密性,同时可得到丰富色彩的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透光产品,其主要包括透光主体及非透光主体,所述透光主体上设有浮凸部,所述非透光主体成型于透光主体外表面的凹陷位置,且所述透光主体的浮凸部顶面恰与非透光主体的顶面平齐。
加工上述透光产品的制程工艺主要包括下列步骤:a.以注塑成型方式成型透光主体;b.再以二注塑成型方式成型非透光主体。
所述产品外表面的非透光主体部位依次设置一层导电层及颜色层。
加工上述透光产品的制程工艺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a.以注塑成型方式成型透光主体;
b.再以二注塑成型方式成型非透光主体;
c.以化学浸积方式在非透光主体的外表面成型一层导电层;
d.以电镀方式在导电层表面电镀一层颜色层。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产品的透光与不透光部位分别以透光主体及非透光主体形成,而不再采用雷射雕刻加工方式雕刻镂空部,因此不会出现毛边,从而不会影响透光度,进而增加精密性。
2、从理论上来说,非透光主体可以任意颜色成型,从而丰富了产品的色彩,但是,该非透光以深色系为宜,因为浅色系的透光性较好,无法达到非透光的目的。
3、由于本产品的透光与不透光部位分别以透光主体及非透光主体形成,而不再需要喷涂作业,因此不会出现喷涂厚度不均的现象。
4、非透光主体以二次注塑成型技术成型于透光主体表面,其为较成熟的加工技术,成品率高,加工成本低;有不易脱落,耐久性更强。
5、可通过导电层再另外电镀一层颜色层,而颜色层可为任意颜色,从而使产品的色彩更丰富。
6、颜色层通过导电层电镀于产品的非透光主体表面,覆着力更强,而导电层则被植入到多孔性的非透光主体表面,其覆着力也很强,这样同样可增加产品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透光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透光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透光产品的制程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透光产品主要包括透光主体1及非透光主体2。其中:
所述透光主体1上设有浮凸部11,该浮凸部11根据不同功能而设置成数字、字母或各种图案。
所述非透光主体2成型于透光主体1外表面的凹陷位置,从而在成型后,所述透光主体1浮凸部11顶面恰与非透光主体2的顶面平齐。
此外,在产品外表面的非透光主体2部位还可再电镀一层颜色层3,从而增加产品的色彩,而为方便电镀,在非透光主体2表面必须先设置一层导电层4,之后再电镀颜色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箭电子(厦门)有限公司,未经三箭电子(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8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静电油烟净化装置
- 下一篇:过氧化氢加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