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体注射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8746.7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罗雄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傅建炜;厦门象屿泰普达贸易有限公司;余澎穗 |
主分类号: | A01M1/20 | 分类号: | A01M1/20;A01G13/00;A01G2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5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树体注射机。
背景技术
树体注射机是一项防治树木虫害的新技术,其不但克服了传统喷洒农药而引起的污染环境、危害喷洒人等缺点,而且还具有可直接吸收药液、杀虫快、效率高、药效时间长等优点。早期树体注射机是采用一种类似于医药上使用的卡口式注射器,其使用时需先将注射器针头插进树体一定深度,然后才能推动活塞以将其内的药液注进树体内。由于树体硬度高,因此用户必须施加大力才能将注射器针头插进树体一定深度,而且使用中还经常出现有不能插进的现象。
针对上述的缺点,有人提出了一种树体注射机,该树体注射机包括有电钻装置以及出药装置,其中,钻头外部设置有螺纹刀刃,内部开设有流通道,在钻头外柱周面还开设有可连通流通道的连通孔。该注射步骤包括:首先,采用电钻装置的钻头在树体上钻出一个凹槽;接着,将出药装置的出药口接于钻头的连通孔;然后,打开出药装置的出药开口,出药装置内的药液在加压部作用下通过出药口注射进连通孔,经过流通道,然后注射进凹槽;最后,用一堵头堵住该凹槽出口防止药液外流。由于使用者在钻出凹槽之后以及打开出药开关之前,还必须手动将出药装置出药口接于钻头的连通孔,因此使用步骤烦琐、麻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树体注射机,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树体注射机所存在的步骤烦琐、使用麻烦、不方便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这样实现的:树体注射机,它包括有一电钻装置、一注射部、一固定套以及一出药装置。该注射部安装于电钻装置动力输出部上并跟随动力输出部转动,注射部内开设有可将其内药液注于树体的流通道,且注射部外柱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排列成圆形的可连通流通道的连通孔。固定套与电钻装置固接在一起,且固定套上还开设有一连通固定套内外的进液孔。出药装置包括有一出药口以及一出药开关,该出药开关控制出药口出药,该出药口接于固定套进液孔。该注射部与固定套内孔之间构成密封、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关系,并设计注射部连通孔与固定套进液孔,用于使得注射部的多个连通孔中始终有至少一个连通孔与固定套进液孔连通。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注射部连通孔位置与固定套进液孔位置轴向对应,注射部的相邻连通孔外周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进液孔内周缘的对应距离。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还包括有一钻割部,该钻割部可装卸地安装于注射部并可跟随注射部转动,且钻割部外径小于注射部外径。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钻割部、注射部外部均设有螺纹状刀刃。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出药装置内还设有一储药部以及一加压部,该加压部连接于储药部与出药开关之间,用于提高出药口药液的压强。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注射部包括:一固定基座,该固定基座不可相对转动地安装于电钻装置动力输出部;一针头,该针头中空;以及一阀心,该阀心固接于针头与固定基座之间,阀心上开设有连接槽,该连接槽和针头中孔相连通并构成流通道,该阀心中部外柱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排列成圆形的可连通流通道的连通孔。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阀心外径大于针头外径。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阀心中部外柱周面均匀间隔地开设有八个或十六个连通孔。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固定套内孔前后端均固设有滚动轴承,该阀心连接于两滚动轴承,另配设有两密封垫分别密封固定套内孔前后端。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有这样实现的:树体注射机,它包括有一电钻装置、一注射部、一固定套以及一出药装置。注射部安装于电钻装置动力输出部上并跟随动力输出部转动,注射部内开设有可将其内药液注于树体的流通道,且注射部外柱周面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可连通流通道的连通孔。固定套与电钻装置固接在一起,且固定套上还开设有一连通固定套内外的进液孔。出药装置包括有一出药口以及一出药开关,该出药开关控制出药口出药,该出药口接于固定套进液孔。该注射部与固定套内孔两端部之间构成密封、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关系,且该注射部中部外周面和固定套内孔中部内周面之间留有一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与固定套进液孔连通,与注射部连通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傅建炜;厦门象屿泰普达贸易有限公司;余澎穗,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傅建炜;厦门象屿泰普达贸易有限公司;余澎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8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启动电解槽清槽后的修补与扎固方法
- 下一篇:一种调用函数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