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克列维醇在制备抗氧化剂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8929.9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郑忠辉;黄珊珊;沈月毛;黄耀坚;宋思扬;杜希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26 | 分类号: | C12P7/26;A61K31/122;A61P39/06;C12R1/6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列维醇 制备 抗氧化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克列维醇,尤其是涉及一种来源于红树林内生真菌一矮棒曲霉BYY-1(A.clavatonanicus)真菌代谢产物克列维醇作为抗氧化剂在医药品、化妆品及食品领域的用途。
背景技术
生物体内会不断产生具有很高反应活性的自由基,在正常条件下,这些自由基会不断地被抗氧化系统清除,使机体内的自由基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但是,当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受到损伤,或在内源性和/或外源性的刺激而使机体代谢异常时,会导致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它们可对机体产生毒害,破坏生物大分子,影响细胞活性,主要损害细胞膜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膜及亚微结构,并引起一系列氧化性的损伤疾病。现已明确人体内的自由基与许多病理生理现象都有密切的关系,如衰老、肿瘤、炎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病等(1、Ono K,Hamaguchi T,Naiki H,Yamada M.Anti-amyloidogenic effects ofantioxidants:impl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eut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Biochim.Biophys.Acta,2006,1762(6):575-586;2、赵先英,张涛.天然药物中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4):466-467;3、晏马成,郭澄.氧化损伤性疾病和中药的抗氧化治疗.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765-766)。自由基还与食品变质密切相关,是食品氧化的主要原因。
鉴于自由基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又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具有抗氧化的活性化合物已成为制药、食品及化妆品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开发热点。
目前,已有不少来源于化学合成和天然产物的抗氧化剂作为药品、化妆品或食品添加剂使用。已普遍应用的抗氧化剂(非酶类)主要有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茶多酚、异黄酮、迷迭香酚和阿魏酸等。但现有的抗氧化剂在活性、稳定性或安全性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自身容易被氧化,性质不够稳定。因此,继续寻找活性高、安全性好、性质稳定的抗氧化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洋真菌种类多,分布广,既可生活在水体和底泥中,又可栖息在红树植物、海绵、珊瑚、海鞘、海藻等不同的海洋动植物体上。国内外对海洋真菌的系统研究起步较迟,对其代谢产物化学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水平远不及陆生真菌,但近几年来研究进展较快,目前已从这类真菌中分离并鉴定了许多活性化合物,其中有些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1、Bugni T S,Ireland C M.Marine-derived fungi:a chemically and biologically diverse group ofmicroorganisms.Nat.Prod.Rep.,2004,21:143-163;2、Imada C,Sugimoto Y,Makimura T,kobayashi T,Hamada N,Watanabe E.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yrosinaseinhibitor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from marine environment.Fisheries science.2001,67:1151-1156.)。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蕴藏着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是开发活性物质的宝贵资源。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海洋真菌的重要成员,这类微生物能产生许多与宿主植物相同或不同的活性代谢产物,包括一些在陆栖微生物中未曾发现过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发掘天然的及抗氧化剂的重要资源,但目前鲜见从这类真菌中寻找抗氧化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研究开发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源于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克列维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源于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克列维醇在制备抗氧化剂的应用。
本发明所用的红树林内生真菌为矮棒曲霉BYY-1(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 BYY-1),已于2006年7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中国 武汉大学校内),保藏号为CCTCC NO:M206063。
本发明所述的克列维醇(clavatol)为2,4-Dihydroxy-3,5-dimethylacetophenone,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8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