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液压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194.1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6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肖聪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聪奇 |
主分类号: | F15B11/16 | 分类号: | F15B11/16;B60K17/14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茂霖 |
地址: | 351254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液压 传动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传动装置的改进,它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也适用于拖拉机和摩托车。
技术背景
汽车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相关技术改进方案,例如,中国专利CN00109984.1号关于“全液压汽车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它把高压动力系统与中低压控制系统各自独立,高压油泵输出的高压油流在各相关的控制阀的控制下驱动车轮执行前进、后退、空挡、变速、制动、原地转向动作,中低压油泵输出的中低压油流则在各相应控制阀的操控下分别驱动变速系统,转向装置,顶升装置工作,变速控制阀的阀芯表面及内部有轴向、周相及径向进回油道,各油道通过阀芯运动和外壳上的特定油路与马达相接,这种装置及控制系统的结构复杂,造价高,使用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汽车的液压传动装置,这种装置的结构合理,把变速箱的人工操作变为自动控制,延长使用寿命,做到省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操作容易,维修方便,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的方式完成的,这种汽车的液压传动装置是由一个感应器、电动阀、液压油箱、高压油泵、转向开关以及液压转动器所组成的,感应器的顶端是一个压力调节螺丝,下面接着是一个弹簧和活塞,液压油箱的油通过低压油管进入电动阀后再由一个低压油管进入感应器中,并从另一个侧面出去的,由另一个低压油管进入高压油泵中加压,高压油泵输出端的高压油管分为二支路,一支路进入转向开关,另一支路则进入感应器的底部,控制活塞升降,从而达到控制进油量,转向开关也是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转动器连接,液压转动器推动转动轴运转,而其输出端的回油管则把减压后的油输送回到液压油箱,所以这种汽车的液压传动装置是利用压力使活塞产生上下移,控制其进油量,做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所需的功率相匹配,这种把变速箱的人工操作改变为自动控制,可以消除人工操作不当造成发动机消耗功率过大,达到节油功效,使发动机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消除了发动机超负荷工作,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它可以用来替代无极变速箱的机械变速,避免由机械带动对发动机的冲击。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液压传动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1、感应器,2、电动阀,3、液压油箱,4、高压油泵,5、转向开关,6、液压转动器,7、压力调节螺丝,8、弹簧,9、活塞,10、回油管,11、12、13、低压油管,14、发动机,15、16、高压油管,17、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中可知,这种汽车的液压传动装置是由感应器(1)、电动阀(2)、液压油箱(3)、高压油泵(4)、转向开关(5)和液压转动器(6)所给成的,感应器(1)的顶端装有一个压力调节螺丝(7),它是可以适当地加以调节的,压力调节螺丝(7)下面连接一个弹簧(8),在弹簧(8)底部装一个活塞(9),液压油箱(3)一端是回油管(10),另一端通过低压油管(11)与电动阀(2)相接,电动阀(2)也是通过一个低压油管(12)与感应器(1)相接,电动阀(2)起到控制液压油箱(3)的油进入感应器(1)流量的作用,感应器(1)的另一个侧面上有一个输出端,它的低压油管(13)连接高压油泵(4),发动机(14)是与高压油泵(4)联接在一起的。油经高压油泵(4)增压后从另一个端口输出,其高压油管(15)分为二支路,一支路进入转向开关(5)中去,另一支路作为取样的,从感应器(1)的底部进入,与活塞(9)相连接,油的压力大小使活塞(9)作上、下移动,从而达到控制进油量,转向开关(5)通过高压油管(16)与液压转动器(6)联接,使液压转动器(6)带动转动轴(17)运转,同时液压油流经过减压后从回油管(10)回到液压油箱(3)中去,感应器(1)起到调速器和调节发动机功率的作用,由于通过高压油管(14)的一分支控制活塞(9)产生上、下移动能够控制进油量,从而做到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所需要的功率相匹配,发动机始终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消除发动机出现超负荷状况,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它把变速箱的人工操作改变为自动感应,消除由于人工操作不当造成发动机功率消耗过多,达到省油、环保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聪奇,未经肖聪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