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602.3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亮生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C21/00;C05G1/00;A01M1/20;A01M21/04;A01N25/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5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宿根 再生 栽培技术 | ||
1.一种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为: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即,根据地域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寒、抗病虫、再生力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的中粳、糯稻、中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作宿根稻;
(2)地域与田地选择:所述地域选择低海拔的平原区和中、低海拔的山区、半山区;所述田地选择为:选择向阳、有水源、排灌水方便、土质肥力中上等,土壤酸碱度适中的田地;
(3)防腐、防冻害:首先,要加强其病虫害防治,尤其要注意做好后期稻飞虱、粉虱、叶蝉、纹枯病、秆腐病防治工作,严防因病虫危害引起稻桩、稻根死亡腐烂不能再生;其次,要注意防冬季霜、雪、冰冻害,确保稻桩休眠芽,潜伏芽和根部成活;再次,做宿根稻的田,冬、春季禁止放牧禽畜,防止糟蹋稻桩,以利翌春早生萌发;
(4)恰留稻桩高度:所述留桩高度为10-13厘米;并且稻桩要割平,不要斜割,刈后稻桩勿沾泥,勿踩踏,以防其腐烂和促进出苗整齐;
(5)适时中耕、补苗,科学施肥:适时早中耕追肥、补苗、重肥攻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各种肥分含量的丰缺及栽培产量指标,做到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氮、磷、钾合理搭配,看种、看地、看苗、看肥、看天“五看”科学施肥;掌握“攻头、保尾、控中间”的施肥原则,采取前重、中轻、后补的平衡施肥法,以满足水稻各个生育期对营养的需求;补苗:即挖除不长苗的死稻桩,补上已长苗的活稻桩;
(6)科学管水、适时搁烤田:根据“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看苗、看地、看天、看水源“四看”,进行开沟排水,适时适度搁烤田,以控上促下,控制后期无效分蘖,强根壮秆、防病促大穗;科学管水,掌握浅水促出苗、分蘖,够苗搁烤田,孕穗期浅水间歇交替,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期保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促壮根壮秆,防病防早衰、增粒增重;
(7)综合防治病虫草鸟鼠害:所述防治虫害为: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健身栽培为主,加强病虫测报,做好田间监测,抓住“四虫、三病”,即以螟虫、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防治为重点,采用高效、低毒、广谱、安全、持久的农药综合防治,把各种病虫消灭在初发阶段、危害之前;所述防治草害为:在4月上、中旬可结合二次中耕追肥,亩施金稻龙10公斤,以达到除草施肥的目的;所述防治雀鸟害为:采用网捕和毒饵毒杀;所述防治鼠害为:用绿亨杀鼠剂进行“五统一”灭鼠;
(8)适期收割,精打细收:在85%的稻穗黄熟时就要收割,做到适期收获,精打细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具体为:低海拔的平原区用迟熟的花优63、中粳、糯稻;中低海拔的山区、半山区选用作单晚全生育130-135天的杂优稻、中粳、糯稻作宿根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防冻害具体为:收割后稻桩喷杀菌剂,以灭菌、消毒防腐;冬前排水搁田,保持田土湿润,以利土壤通气,促进稻根、稻桩成活;冬寒来临时,要灌3寸深水,以防霜、雪、冰冻害;无霜、雪、冰冻害的冬暖天气,灌薄皮水或灌半寸浅水,以利通气,协调土壤水、气、热,促养根活桩,防止稻桩根芽死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宿根再生稻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为70%甲基托布津、65%敌克松、绿亨1号和绿亨2号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亮生,未经李亮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6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