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急车载式载频资源调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824.5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7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海;钟文兴;郑朔毅;朱道通;李秉煌;杨志松;张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0 | 分类号: | H04W16/10;H04W16/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50007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 车载 载频 资源 调配 方法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车载式载频资源调配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节日、集会、高校开学、大型会议等活动都会使大量人群聚集,从而对当 前网络造成较大的话务负荷压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通常就是开启半速率、扩容、 调整周边站点的功控或切换参数以使话务得到较为均衡的分布。除了这些微调手段 之外,必要时还需要增开应急车以提升容量,并提前做好应急车停放位置的查勘、 频率计划、邻区等规划数据的制作,以增加届时所在位置区域的可用信道数。采用 传统的应急车存在有如下的两个不足:其一,由于需要提前做好应急车停放位置的 查勘、频率计划、邻区等规划数据的制作,因此开通速度慢,操作费时;其二,传 统的应急车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应急车载式载频资源调配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调配方法所存在 的开通速度慢,操作费时,成本高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急车载式载频资源调配方法, 该方法应用了应急车载系统、载波池系统、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该应急车载系 统设有载波池系统的远端机并移动至高通信需求区,该第一基站的信号可覆盖该高 通信需求区,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该载波池系统将第二基站的载频资源通过光纤传送至第一基站;
步骤二,该第一基站通过无线传送至应急车载系统的远端机;
步骤三,该远端机将该载频资源扩大让信号覆盖高通信需求区,从而实现吸收 远端话务功能。
本技术方案最佳实施例中,该高通信需求区为突发性话务聚集地。
本技术方案最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KM.
本技术方案最佳实施例中,该步骤一,该载波池系统先将将第二基站的载频资 源信号转化成光信号,接着通过光纤将光信号传送至第一基站,最后再将光信号恢 复为载频资源信号。
本技术方案最佳实施例中,该步骤二,该第一基站通过微波方式传送至应急车 载系统的远端机.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通信应急车和微波方式的资源调配系统(载波 池系统)使用的都是微波传输,因此可以将传统的通信应急车改为车载式资源调配 系统,从而节省了购买应急车的成本,充分体现了这种车载式资源调配系统的使用 轻便、构建灵活、低成本特点,并可用于突发性话务出现的话务爆涨应急。
具体实施方式
应急车载式载频资源调配方法,该方法应用了应急车载系统、载波池系统、第 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该应急车载系统设有载波池系统的远端机并移动至高通信需 求区,该第一基站的信号可覆盖该高通信需求区。其中,该高通信需求区就是出现 的话务爆涨应急的突发性话务聚集地,如各种节日、集会、高校开学、大型会议等 活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到达最佳的传输效果,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距离 最好不超过20KM。
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该载波池系统先将将第二基站的载频资源信号转化成光信号,接着通 过光纤将光信号传送至第一基站,最后再将光信号恢复为载频资源信号;
步骤二,该第一基站通过微波方式传送至应急车载系统的远端机;
步骤三,该远端机将该载频资源扩大让信号覆盖高通信需求区,从而实现吸收 远端话务功能.
上述的载波池(又称无线网络资源动态配置系统,又称载频池系统)。该系统 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将不同功能区的载波资源集中起来,通过本地或可远程控制的 周期性自动倒换的光纤直放站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载波资源在基站端和一个远 端之间、或多个远端之间进行载波调度,实现存在一定的话务互补性的不同类型区 域之间的载波资源的调度.因此它能为空闲基站载频提供射频搭载,综合网管中心 在网络上指配信号链路,实时或定时调度载频资源到高通信需求地区,以吸收该地 区话务.可见载波池系统起到了形成载频储备和共享的频率利用模式,其动态配置 方式也突破了传统的频率固定配置模式,其意义是积极的.
本实施例的车载式资源调配系统应急车具有构建灵活,防水设计,适合野外较 为恶劣的环境等特点.对应急事件的响应速度快、维护及使用方便、构建成本低。 由于其使用的是远处基站的载波池,因此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即可将本端容 量扩大.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开通速度快,无须就此对周边站点进行调整,只须增加 两个站点的双向邻区即可,对于密集城区话务分流具有实际的推广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 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 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业务支持能力评估分析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多聚空气触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