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滴漏的方法及其所运用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09845.7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3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田宝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宝武 |
主分类号: | A47J31/46 | 分类号: | A47J31/4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凌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漏 方法 及其 运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出水口防漏的防滴漏的方法及其所运用的结构。
背景技术
按;时下一般咖啡冲泡器普遍皆具有构造繁杂、操作不便等缺失,而依据欧美专业杂志报导,最佳的咖啡冲泡方式系将冲泡温度控制在90℃~97℃间,而闷泡时间约2~4分钟之间为最佳口感,市面上所见的各式咖啡冲泡器结构皆未臻至于理想状态。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75021号「简易式多用途冲泡器」、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51654号「简便型冲泡器(一)」,该二案虽然都能控制上方容器的出水及止水,惟构造都太过于复杂,且防止漏水的效果亦未臻至于理想状态,因为水份容易从缝隙中渗出,故用来控制出水口出水及止水的堵塞结构就显得相当重要。
而传统容器出水口的止水构造,大都系于出水口处套合一软质垫圈,软质垫圈内孔则以一圆球体的堵塞达到止水作用,惟依实际状况可发现,软质垫圈套合于出水口处时,因顾及水份渗透力强的特性,为避免漏水的情形,常会作较紧的套合,然此一紧密的套合,亦形成外径及内孔的变形,即外径及内孔的正圆度会产生偏差,而众所周知圆球体堵塞软质垫圈的止水方式,其配合处的正圆度最佳时其止水效果方能达最佳,否则水份会从圆球体与垫圈内孔形成的缝隙不断渗出;另外以圆球体直接堵塞出水口的止水方式,其出水口及圆球体的正圆度须制作为相当精确方能达止水功效,制造成本相对提升,且该出水口长时间使用后与圆球体摩擦形成疲劳磨耗状,亦造成泄漏现象;再者用来堵塞出水口的圆球体没有作堵塞动作时于一定区域内形成滚动状,故其要作堵塞动作时较不稳定,或者堵塞体不是正圆时都会影响到堵塞密合的准确性。
故由以上所述,习用冲泡器及容器的防滴漏构造仍存在有许多的缺失。
爰是本发明人基于产品不断研究创新改良的理念,乃秉着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作,致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滴漏的方法及其所运用的结构,使堵塞体紧密压迫止水体产生全面式吸附应力,消除漏水间隙,使止水体的孔完全被堵塞,实现确实止水防滴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如下方案:
一种防滴漏的方法,其是利用一设在预定位置且设有堵塞体的杆体转动,使堵塞体的孔有无对应止水体的孔,达到控制出水、止水的作用,且利用杆体的反作用力去压迫一位于出水口的止水体,使止水体产生吸附应力,以贴附堵塞体消除漏水间隙,使止水体所开的孔完全被堵塞,达到止水效果。
一种防滴漏的结构,包括有:一容器,设一出水口,该出水口处设一凹槽,开有相对应的二穿孔,于穿孔的缘边处开有预定弧度的缺口;及一止水体,设于该出水口凹槽,具有孔;及一杆体,枢接于容器穿孔,于杆体枢接处设卡块,使卡块套入容器缺口中;及一堵塞体,其对应止水体地设于杆体上,具有孔,堵塞体外径大于止水体的孔;
以上述的组件,利用杆体的转动,使堵塞体的孔有无对应止水体的孔,达到控制出水、止水的作用,且利用杆体的反作用力使堵塞体紧密压迫止水体,令止水体产生吸附应力,达到绝不漏水的功效。
所述容器下方延伸有突垣。
所述堵塞体的孔于上下方处设为外扩状。
所述止水体于孔外围设有环形槽,形成一环形片体。
所述容器设有一握柄。
所述容器枢设有一盖体。
所述盖体设有一导流部。
所述杆体端部设有转动部。
所述杆体设有指标。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主要是利用一可转动的堵塞体,当堵塞体的孔未对应出水口止水体的孔时,止水体的孔为封闭状,容器中的液体无法经过出水口流入杯体中;同时由于堵塞体的一部份系位于止水体的孔中,其可以施力压迫止水体,使止水体的环形片体变形产生向内缩合的全面式吸附应力,以贴附堵塞体消除漏水间隙,使止水体所开的孔被堵塞,达到绝不泄漏的止水功效。
俾使贵审查委员能对于本发明的各项功能、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仅藉由具体实施例,且佐以图式作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防滴漏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系本发明防滴漏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3系本发明防滴漏的结构的组合剖视图;
图4系本发明防滴漏的结构于止水状态时的组合剖视图,图中显示容器放在杯体上方;
图5系图4所示容器底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系本发明防滴漏的结构于出水状态时的组合剖视图;
图7系图6所示容器底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a、8b系本发明止水体承受压迫力前及承受压迫力后的示意图;
图9、图9A系本发明止水体可消除漏水间隙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宝武,未经田宝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09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享存储器的多视频频道显示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优化的完整性验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