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多重防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0732.9 | 申请日: | 2007-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寅啸;张辛衡;孟策;张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寅啸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4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多重 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电安全保护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供水供油及工业输液系统的金属管路存在着潜在的漏电危险,通常是采用系统接地的方法来防止发生触电,若接地不良就会导致触电。有的采用水体电阻限流进行安全防护,一旦流体电阻率变小,也会导致触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流体多重防电器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输液管路的安全可靠的防触电装置,能有效地隔断电流沿管路及管内的液体流动,流体多重防电器是由入口接头、出口接头、绝缘管、永磁体、磁屏蔽罩、接零屏蔽网、接地屏蔽网、接地端子和接零端子组成的,其特征在于:在绝缘管两端设置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在绝缘管的内径两侧设置永磁体,永磁体外设置磁屏蔽罩,在绝缘管内设置多道接零屏蔽网和多道接地屏蔽网,接零屏蔽网和接地屏蔽网是由金属导电网状材料制成的,接零屏蔽网靠近入口接头,接零屏蔽网靠近出口接头,在绝缘管上设有接零端子和接地端子,接零端子与接零屏蔽网相通,接零屏蔽网通过接零端子与电源的零线相接,接地端子与接地屏蔽网相通,接地屏蔽网通过接地端子接地。流体多重防电器集多种防电功能为一身,防电可靠,万无一失。
其原理是:一是管路采用绝缘管,具有绝缘防电作用,防止电流从管壁流过;二是绝缘管内的流体具有体电阻,对电流具有阻碍作用;三是在绝缘管的内径外设有磁体,组成磁镜,磁镜对流体中的电的载流子具有磁约束作用;四是在管路上设有多道接零屏蔽网,流体每通过一道接零屏蔽网,流体中的电流被接零屏蔽网吸收并导入电源,流出接零屏蔽网的电流几乎为零,从接零屏蔽网流出的流体不会发生触电;五是在接零屏蔽网之后,在管路上设有多道接地屏蔽网,流体每通过一道接地屏蔽网,流体中的电流被地线屏蔽网吸收并导入地下。这样流出接地屏蔽网的电流几乎为零,不会发生触电。
从电压角度分析,流体经过多重防电器后,流体对地的电压趋近于零,不会发生触电。屏蔽网是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的,在屏蔽网上有许多网孔,这些网孔供流体通过。当管内充满流体时,屏蔽网之前的一段流体体电阻为R,网孔中心与网孔金属丝之间的电阻为r,流体的输入电压为U,则屏蔽网网孔中心的电位为Ur/(R+r),R大于大于r,因此屏蔽网网孔中心的电位为Ur/R,也就是说,流体每经过一道屏蔽网,输出电压为输入电压的r/R,电压以r/R的比例在衰减,经过n道屏蔽网,输出电压以几何级数迅速递减,输出电压趋近于零。为使电压迅速降低,r越小越好,R越大越好。减小网孔的孔径尺寸,增加网丝的表面积会使r变小,增加绝缘管的长度,减小绝缘管的内径,采用磁约束的方法会使R变大。
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流体电阻率的大小,对各重防电功能进行恰当的组合,对于低电阻率的流体可采用绝缘管与多道接零屏蔽网或多道接地屏蔽网的组合,可多个流体多重防电器串连使用,防电效果更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流体防电可靠性高的一种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触电问题,可用于泵站系统;如:锅炉供水、民用热水器、农田水泵、化工输液管路及供油泵站的用电安全保护,同时多重防电器兼有磁化功能,可广泛用于流体的磁化防垢、磁化水灌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流体多重防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重防电水工质热水器示意图
在图1中:1为入口接头,2为绝缘管,3为磁屏蔽罩,4为永磁体,5为接零端子,6为接零屏蔽网、7为接地端子,8为接地屏蔽网,9为出口接头。
在图2中,10为上联集管,11为金属接头,12为绝缘管箍,13为金属对丝,14为导液孔,15为内金属管,16为外金属管,17为开关,18为温控器,19为下联集管,20为导线,21为多重防电器。
在图1中,在绝缘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入口接头1和出口接头9,在绝缘管内径的两侧设置永磁体,永磁体外设置磁屏蔽罩,在绝缘管内设置多道接零屏蔽网6和多道接地屏蔽网8,接零屏蔽网在靠近入口接头一侧,接零屏蔽网与入口接头之间设有间距,接地屏蔽网在靠近出口接头一侧,接地屏蔽网与接零屏蔽网之间设有间距,在绝缘管上设有接零端子5和接地端子7,接地屏蔽与接地端子相接,接零屏蔽网与接零端子相接,在绝缘管内径的两侧设置永磁体,永磁体外设置磁屏蔽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寅啸,未经张寅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0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包装电子防伪装置
- 下一篇:固溶热处理用在线淬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