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状单烯烃脱氢环化芳构化生产环烃和芳烃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10740.3 申请日: 2007-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1274874A 公开(公告)日: 2008-10-01
发明(设计)人: 陈福存;刘盛林;徐龙伢;王清遐;谢素娟;张玲;朱向学;安杰;辛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C5/31 分类号: C07C5/31;C07C13/16;C07C15/02
代理公司: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晨
地址: 116023***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链状单 烯烃 脱氢 环化 化生 产环烃 芳烃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烃(环烯烃和环烷烃)和芳烃的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链状单烯烃经过脱氢环化芳构化生成环烃和芳烃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芳烃是合成化学纤维,塑料,橡胶等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环烷烃和环烯烃(如环己烷和环己烯,甲基环戊烷和甲基环戊烯)是很重要的化学试剂,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脱氢获得相应的芳烃。

芳烃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和重整,高温裂解制乙烯副产,煤加工副产,烃类芳构化等,上述过程均产生一定量的单烯烃和部分双烯烃。目前,链状单烯的利用主要有:1.通过羰基合成,齐聚,聚合,简单的加成,烷基化,硫酸盐化,磺化和氧化反应等,生产聚烯烃共聚单体、表面活性剂中间体、合成润滑剂、润滑油添加剂、油田化学品和纸浆助剂等(何平,栗同林,线性α-烯烃的综合利用,石化技术,2006,13(3):61-64)。专利1769306A披露了C3--C15线性α-烯烃或C4--C15活性非α-烯烃经BF3和其配位剂的稳定配合物的催化剂条件下聚合形成所需的聚烯烃产品(美国得克萨斯石油化学产品公司,制备聚烯烃的方法,公开号CN 1769306A,公开日2006-05-10,申请号00812969.X)。2.烯烃歧化增产丙烯(丁奎岭,戴立信.金属卡宾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分解反应.北京:中国科学院2002年科学发展报告,2002:55-57),在金属催化下烯烃的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结合的过程。在上述歧化过程中,按照反应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分为下述5种反应: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闭环复分解及交叉复分解反应。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的专利(Pennington B T.Alkyleneoxides production using moltennitrate salt catalyst and a Co catalyst  USP:1380898A,2002-05-06.)公开了一种由催化裂化石脑油选择性生产烯烃并由烯烃生产丙烯的方法。

如果将链状单烯烃在多相和环境友好的条件下直接环化生成环烃和芳烃则可为直链/支链单烯的利用提供一条新的应用技术途径,目前还没有见相关的文献和专利报道。

芳烃生产涉及的催化剂种类繁多,如催化重整采用了Pt/Al2O3系列催化剂,而轻质烃芳构化则采用分子筛如ZSM-5系列催化剂。催化剂不同,芳烃生产所涉及的反应也不一样,反应机理同样存在一定的区别。催化重整工艺是以C6-C11石脑油为原料,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进行烃类分子结构重排,其目的是使环烷烃及部分烷烃转化为芳烃或异构烷烃,同时副产氢气。重整反应过程的主要反应有以下几大类:六元环烷脱氢,烷烃异构,五元环烷脱氢异构,烷烃脱氢环化,加氢裂解,氢解反应以及积碳反应。涉及的反应历程主要为:六元环烷的脱氢;五元环烷的脱氢异构;烷烃脱氢成烯烃,烯烃环化成环烷烃,环烷烃脱氢成芳烃。

对于轻质烷烃的芳构化反应,无论是在HZSM-5还是金属如Ga/Zn改性的ZSM-5分子筛上,第一步反应均为脱氢裂解过程,然后生成的烯烃经过进一步聚合、脱氢环化、氢转移等反应生成芳烃(G.Caeiro,R.H.Carvalho,X.Wang,M.A.N.D.A.Lemos,F.Lemos,M.Guisnet,F.Ramoa Ribeiro,Activation of C2-C4alkanes over acid and bifunctional zeolite catalysts,J.Mol.Cata.A:Chemical,2006(255):131-15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链状单烯脱氢环化芳构化生产环烃和芳烃的新方法,该方法定向性高,裂解少,环境友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链状单烯烃脱氢环化芳构化生产环烃和芳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链状单烯烃与固体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环烃和芳烃;

反应压力为0.1~1.0MPa,温度为460~600℃,链状单烯烃重量空速0.05~2.0h-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0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