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高强韧耐蚀镁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1008.8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8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二林;胡中潮;杨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27/04 | 分类号: | A61L27/04;A61L27/58;A61L3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强韧 镁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高强韧耐蚀镁合金,它适合作为在人体环境下使用的植入材料。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特别适合作为人体环境下使用的可腐蚀降解骨植入材料和可降解支架材料的镁合金。
背景技术
在医用骨修复和骨植入材料中,不锈钢、钛以及钛合金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成为应用广泛的材料。但是不锈钢和钛合金的力学性能与骨组织不匹配,特别是弹性模量,例如不锈钢的弹性模量约为200GPa,钛合金的弹性模量约为100GPa,而骨组织的弹性模量约为10-40GPa,因此植入体承担了几乎全部载荷。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应力屏蔽”,导致植入体周围的骨组织出现萎缩或疏松现象。同时,不锈钢和钛合金骨钉、骨板等植入体在骨组织痊愈后需要后续的手术将其从人体中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应用的血管支架以不锈钢和NiTi合金为主要的制备材料。这些血管支架除了存在Ni溶出可能引起毒副作用的缺点外,还存在血管再狭窄和血栓(约为20%)、血管内膜增生、慢性炎症、抗血小板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植入支架的血管)无法适应血管的自然生长、出现意外时无法进行外科血管再造术(二次手术)、长期的内皮机能紊乱、后续的监测困难(无法使用MRI)。
研究和开发高强韧且可以在体内降解的医用材料成为该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以在体内降解,但是其力学性能偏低,例如其弹性模量约为3-5GPa,应用于骨植入体时,无法应用于承力部位;应用于血管支架,存在严重的回弹,无法达到支撑血管的作用,而且高分子降解后产生酸积累,引起肌体组织炎症。
镁合金的弹性模量约为40GPa,与骨组织非常接近,可以有效地减轻不锈钢或钛合金植入材料造成的“应力屏蔽”现象。同时镁合金的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应用于骨组织承载部位,也可以应用于血管支架,起到支撑血管的作用。镁是人体内仅次于钾的细胞内正离子,它参与体内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包括骨细胞的形成和加速骨愈合能力等。有证据证明镁的损耗反过来可以引起骨组织停止生长,降低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导致骨质脆弱。镁还与神经、肌肉及心脏功能关系密切。美国建议成年男子每日需摄入的镁量为420mg。因此用镁及镁合金作为医用植入材料,其腐蚀溶解的镁离子对人体的微量释放还是有益的。另外,镁及镁合金的标准电极电位较低(-2.36V SCE),不耐腐蚀,特别是在含有Cl-1离子的人体体液中容易腐蚀降解。所以镁及镁合金成为新一代可降解植入材料。镁及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的30-40年代。尽管临床应用已经证明镁合金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由于镁和镁合金在人体中腐蚀降解的太快,会产生氢气,限制了镁合金作为植入材料的应用。尽管高纯度镁(比如99.99%高纯镁)具有非常好的耐NaCl腐蚀性能,但是其力学性能不到65MPa,不及骨组织的力学性能,也不及聚合物,无法应用于承力骨修复和血管支架。因此,在降低镁合金在体液中的腐蚀降解速度的同时,提高镁合金的强度韧性成为镁合金应用于医用材料的关键。
众所周知,合金的腐蚀性能取决于合金成分和腐蚀环境。提高合金的纯度,降低合金中有害杂质元素,如Ni、Cu、Fe,可以有效地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度。对镁合金进行合金化处理也是提高合金强度和改善抗腐蚀性能有效的方法。在镁合金中加入铝元素进行合金化,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例如耐腐蚀性能最好的AZ91E合金具有与A380铝合金相当的耐腐蚀性能,而且热处理后抗拉强度达到250MPa,可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但是对医用钛合金的研究已经表明,铝元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含有铝的镁合金对人体是不安全的。所以有必要发展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又具有好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足够强度的镁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可应用于医用植入材料的高强韧耐蚀镁合金,该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满意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能够达到足够的强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医用高强韧耐蚀镁合金含有(重量%):锌(Zn)0.5-5.0%(1.0-3.0%最佳),钇(Y)0.5-5.0%(1.0-3.0%最佳),镁(Mg)为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1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