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复混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1184.1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石元亮;王晶;周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C05G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驰;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肥料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在成膜喷浆工艺环节中使用的长效剂,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肥使用的水性增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增效剂主要是指以抑制剂为主的一类物质,其中包括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已被证明有效的抑制剂材料超过120种,但是真正作为商品并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只有几种。其中有美国的Agrotain和N-Serve,我国的增铵一号、NAM(长效复合肥添加剂)等产品。
美国的两个产品均为液体,这有利于应用,而我国的产品则均为固体粉状物质。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长效剂为粉剂,使用中需与造粒相结合,才能均匀地应用到肥料中,达到改性的目的。
随着BB肥发展及料浆法和高塔融体造粒等工艺的引用,要求抑制剂液态化;同时由于有机溶剂价格过高影响增效剂成本,也影响这一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BB肥生产及已造粒肥料在长效化处理时存在的增效剂加入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复混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其避免了应用有机溶剂,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肥料有效性的目的。
本发明以水作为溶剂,但是所应用的抑制剂材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增温促溶措施,从而达到了生产中对溶液量和溶液稳定的要求。为肥料改性提供更广泛的技术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性复混肥料增效剂,其组成包括DCD、ATC、NBPT、S-80和水,按重量百分比计,DCD、ATC、NBPT、S-80的重量比为50-70∶15-30∶9-20∶3-4,水与上述四种材料总重量的比为1∶1-1.5;
其中,DCD为双氰胺,ATC为4-氨基三唑,NBPT为N-(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S-80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脂。
所述DCD、ATC、NBPT、S-80的重量比最好为60∶20∶17∶3。
其加工过程如下:首先将DCD、ATC、NBPT、S-80四种原料按比例混合,再根据需要加入适量水,水与上述四种材料总重量的比为1∶1-1.5,加热,在90-95℃条件下反应20-30分钟,即成水性复合肥增效剂。
应用时:首先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剂加热至90-95℃,然后于肥料处理时,将肥料置于翻动状态中,用高压雾化泵将热的增效剂喷涂于肥料颗粒表面即可。所述肥料可为复合肥,水性复混肥料增效剂的用量为每吨复合肥5.5-8kg/t。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以水为溶剂,成本低,与用有机溶剂比,成本下降1/3;
2.性状为液体,有利于颗粒肥料的处理,水性复合肥料增效剂是液态的处理时要比扑粉工艺的粉末状的均匀和牢固,不会出现脱落现象;
3.肥料处理时只要具有高压雾化泵即可,无需繁繁琐的设备;
4.采用了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的复合,具有提高抑制效果、提高利用率的功效,即可减少氨态氮的挥发损失,也可以减少硝态氮的淋溶损失,比单一的抑制剂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5.环境安全污染,由于用水取代了有机溶剂,因此降低了向土壤中输入化学物质的机会,无溶剂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具体水性复合肥增效剂的实例,由此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DCD 68kg、ATC 20kg、NBPT 9kg、S-803kg。将上述四种材料混合后加入150kg水,加热至95℃,搅拌30分钟形成水溶液,即成为水性复合肥增效剂。主要用于生产以铵态氮为主氮源肥料加工中。
实施例2
NBPT 20kg、DCD 57kg、ATC 20kg、S-803kg,混合后对入100kg水,加热,在95℃条件下溶解,搅拌30分钟形成水溶液,即成为另一种水性复合肥增效剂,这种主要适用于以酰胺态氮为主要氮源的高浓度复合肥,对控制氨的挥发损失更有效,应用后肥料的有效期更长。
实施例3
将NBPT1.5kg,DCD4.7kg,ATC2.0kg,S-803.0kg,加水14.0kg,在95℃条件下加热搅拌30分钟后用高压泵喷雾到3.0吨的26∶12∶8的颗粒复合肥上,形成了具有长效功能的玉米专用肥料,种植玉米后肥料的有效期达120天,比不用添加剂的同养分肥料产量增加8.6%,亩增产48公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11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ZnO·3B2O3·3.5H2O硼酸锌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