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悬挂式系缆绞车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1831.9 | 申请日: | 200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任福琳;孙斌;张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28;B63C11/3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悬挂 式系缆 绞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机器人作业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水下悬挂式系缆绞车。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在水下环境中作业的机器人,作为水下机器人家庭中主要分枝的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在其水下作业期间,要求随时随地收放系缆,以保证水下载体高效、可靠、安全地作业。
目前,对于水下机器人系缆的收放来说,普遍采用无导电滑环结构的水下机器人或有导电滑环的系缆绞车来实现。对于无导电滑环结构的水下机器人来说,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容易损伤系缆,并且对零部件的制作、安装要求精度高,同时容易出现机械故障。而对于有导电滑环的系缆绞车来说,用于安装绞车的底座占用较大的空间,置于绞车卷筒外部的滑环虽起支撑作用、承担负载,但对滑环的使用寿命有不利的影响,同时绞车的轴向尺寸过大也不利于整体结构的布置,且绞车贮存的系缆长度还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悬挂式系缆绞车,适用于水下用来缠绕系缆并通过系缆实现收放水下载体,同时通过系缆实现动力信号及控制信号的传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卷筒及滑环,卷筒两端均设有侧板,滑环经侧板由卷筒内穿过,与卷筒联动;两侧板外侧设有吊架,与卷筒同轴设置,绞车通过两吊架悬挂于机架上;在一侧吊架与侧板之间安装有驱动链轮,与卷筒同轴设置,卷筒与驱动链轮相联动,另一侧的吊架与侧板之间设有接线盒,固接在侧板上,滑环上的尾线及系缆连接至接线盒内。
其中:所述卷筒内部为空腔结构,两侧的侧板上均设有法兰,其中一侧还设有链轮连接法兰,驱动链轮固接于链轮连接法兰上;卷筒两侧的法兰上设有轴套,两侧的吊架套设于轴套上;在卷筒一侧的法兰上固接有第一内连接轴套,卷筒另一侧的法兰上固接有第二内连接轴套,所述第一内连接轴套及第二内连接轴套的外表面分别套设有滑动套,所述分别套设在第一内连接轴套及第二内连接轴套的滑动套的外表面分别套设有外连接轴套;两侧的吊架分别固接在外连接轴套上;在第一内连接轴套与滑动套以及第二内连接轴套与滑动套之间分别设有调整垫;在滑环左端的下方设有拨叉座,安装于吊架的外侧,滑环端部的拨插固定于拨叉座上;所述滑环的一端固接于第一内连接轴套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内连接轴套内的顶丝;所述卷筒两侧的吊架与卷筒两侧的外连接轴套的连接处、驱动链轮与链轮连接法兰的连接处及第一内连接轴套与法兰的连接处和第二内连接轴套与法兰的连接处,为止口凸台结构,各连接件同轴设置;所述接线盒通过连接座固接于另一侧远离驱动链轮的侧板上。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悬挂式结构,节省空间。本发明系缆绞车通过两吊架悬挂于机架上,结构紧凑,重量轻,所占空间少。
2.滑环安装结构合理。本发明所述滑环置于卷筒内部,节省安装空间,滑环不承担外部的负载,滑环可以从一侧装入卷筒内,且两端固定可靠。
3.接线方便。本发明所述接线盒能够将滑环尾线及系缆的电信号通过接线端子对应地连接起来,接线盒内部空间大,便于接线操作。
4.同轴精度高。本发明系缆绞车同轴安装的连接件间有相互定位的止口凸台,保证绞车两端有较高的同轴精度。
5.滑动套可实现自润滑。本发明滑动套起支撑和减小滚动阻力的作用,在水下环境,海水可以作为润滑介质对摩擦副起润滑作用。
6.增加系缆贮存长度。本发明卷筒两侧板之间的宽度大,可以缠绕多层系缆,从而可容纳较长的系缆,保证水下载体有足够的作业半径。
7.运转平稳。本发明在水下环境运转,转速较低,运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8.易于安装、维修。本发明结构简单,利于加工制作,易于装配,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其中:1为吊架,2为卷筒,3为滑环,4为驱动链轮,5为第一内连接轴套,6为外连接轴套,7为滑动套,8为调整垫,9为拨叉座,10为接线盒,11为第二内连接轴套,12为侧板,13为链轮连接法兰,14为法兰,15为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1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信令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LCD屏数据接口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