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菊科植物的去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1999.X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4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志;赵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志;赵瑞文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辉 |
地址: | 110144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沙***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菊科 植物 去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科植物的育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剪冠去雄技术的菊科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植物育种的去雄方法,属于国际专利分类中的A01H1/02杂交的方法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杂交种的过程中,去雄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去雄的方法很多,如夹除雄蕊法、剥去花冠法、温汤杀雄法、热气杀雄法、化学药剂杀雄法和麦管切雄法等。各种作物因花的结构不同,去雄方法也常不一样,禾谷类作物杂交中经常使用的是分颖去雄法、剪颖去雄法和套袋去雄法等方法。例如,公开号为CN179933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就给出了《一种剪颖剪药杀雄的水稻杂交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以水稻品种之间进行有性杂交,前一天下午至当天开花前将杂交母本未开花的颖花剪去1/4-2/5,既剪破花药,又未损伤柱头,并立即喷清水,达到杀雄效果;授粉前,对剪颖剪药杀雄后的稻穗进行抖弹,将颖花中的花药弹出颖壳外,然后套袋,将父本花粉授于剪颖后的颖花内,最后获得水稻有性杂交种子。但在一些豆科和菊科著名的品种中,它们的花丝往往与花柱的周围连接,形成一个管状体,因此,对此进行去雄操作时,必须相当熟练和小心,否则就会损伤花的雌性部分。更有甚者是菜豆属的一些品种(如法国菜豆和长匐茎菜豆),它们雌蕊的花柱被雄蕊鞘像弹簧一样缠绕着,给人工去雄带来更大的困难。另外,类似于莴苣属的植物,它们的花很小,也难以进行人工去雄,更不便进行大量操作。目前,尚未发现在菊科植物的育种中采用剪颖去雄技术的人工去雄方法的报道,特别是尚未发现在菊科的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的一些植物育种中采用剪颖去雄技术的人工去雄方法的报道,以致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基本不考虑采用剪颖去雄技术去完成菊科的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的一些植物育种的去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新的菊科植物的去雄方法,该去雄方法系人工采用剪冠去雄技术去完成菊科的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的一些植物育种的去雄操作。
菊科植物多数为草本,少数为灌木或乔木,叶多互生间或对生或孢生;单叶或复叶,没有叶柄,无托叶;两性花、单性花或中性花,头状花序,外具多数苞片合成的萼状总苞。花萼上生,缘部往往生有冠毛或鳞片。花冠为筒状,或舌状的合瓣花冠,雄蕊五枚或四枚,着生花冠筒状的内面与花冠的裂片互生,为聚药雄蕊,子房下位,一室含一珠倒生胚珠,花柱二歧,柱头位于分枝的内侧,果实为瘦果,含一粒无胚乳种子。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本发明人发现菊科(Compoitae)的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植物的某些生理特点,与其他科植物极不相同,菊科植物的某些层,去雄后,雌蕊有再生能力,去雄后很快恢复原状,又重新长出完整的雌蕊,有受粉受精能力。本发明人根据这一生理特点,应用到菊科的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植物常规育种技术中,改进了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之不足。
本发明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菊科植物的去雄方法,其特点是在菊科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植物育种中采用人工剪冠去雄,即清晨,在未开花时,在母本的花萼顶部处剪切,将花冠剪掉,不可伤花萼,待1小时后,雌蕊重新长出新的花丝、柱头及花瓣,并恢复原状,当柱头成“Y”形时,立刻与父本套袋受粉,进行属间杂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利用了菊科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植物的花冠、花丝、柱头具有再生力和恢复力这一生理特性,剪冠去雄后可自然恢复原状,恢复授粉能力和受精能力,从而为菊科莴苣属、苦苣属、蒲公英属植物的属间杂交育种获得成功创造条件,发展了常规育种技术。
附图说明
附图为菊科莴苣属植物杂交育种中的剪冠去雄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为菊科莴苣属植物杂交育种中的剪冠去雄操作,其中莴苣花中:1.子房,2.胚珠,3.花萼,4.冠毛,5.花丝,6.花冠,7.花柱,8.花药,9.柱头,10.剪刀口。清晨,在母本未开花时,在母本的花萼3顶部的剪刀口10处剪切,将花冠6剪掉,不可伤花萼3,待1小时后,雌蕊重新长出新的花丝5、柱头9及花瓣,并恢复原状,当柱头9成“Y”形时,立刻与父本套袋受粉,即完成剪冠去雄操作。
实施例1
菊科莴苣属植物杂交育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志;赵瑞文,未经陈振志;赵瑞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19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粪便烘干机
- 下一篇:面接触式滑动四连杆传动的碟簧储能操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