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级变速起动机变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2511.5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3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唐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旭伟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东煜 |
地址: | 118100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 变速 起动机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用起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二级变速起动机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与发动机发展起动机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带有减速装置的起动机,由于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传递扭矩较稳定,起动噪声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而被广泛的采用,其起动机的减速装置,多是采用行星减速装置。通用的行星减速起动机,是由一个直流电机带动行星齿轮变速的驱动盖总成,由行星齿轮沿固定的内齿圈旋转,带动行星齿轮固定盘旋转,输出的转速提供给发动机启动。不足之处是满足不了不同型式、功率等级的发动机和各种车型的不同要求,尤其因结构特点不能满足输出变速比小起动机的工作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输出功率大,起动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能满足输出变速比小起动机的工作要求两级变速装置,一级增速、二级减速,达到满足起动机工作性能要求的二级变速起动机变速装置。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二级变速起动机变速装置,包括一级增速机构、二级减速机构。所述的二级减速机构是由装在行星齿轮固定盘上的行星齿轮同时啮合二级变速太阳齿轮和固定的内齿轮而构成,成为转速的输出端。所述的一级增速机构,包括一级变速内齿轮、一级变速行星齿轮、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固定盘,连接二级变速的太阳齿轮。一级变速内齿轮通过轴承装在二级变速机壳内,一级变速内齿轮的大小端均设有内齿,其小端内齿与起动机转子轴前端所制作的外齿插装配合,大端内齿与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啮合,一级变速行星齿轮通过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固定轴装在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固定盘上,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固定盘固定在二级变速机壳上。连接二级变速的太阳齿轮通过太阳齿轮前固定轴承装在一级变速内齿轮内,连接二级变速的太阳齿轮与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啮合,其伸出端又与二级减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相互啮合,构成二级变速起动机变速装置。
本发明取得的积极效果是:
起动机通过一级增速,再通过二级减速将转速降低,同时将转矩升高到发动机所需要的数值,克服了起动机输出转矩较低的不足,而由于一级增速后转子转速的提高而使起动机的输出功率相应大幅度增加,提高了起动扭力,起动转矩大,操作时起动时间短,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级增速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二级减速机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二级变速起动机变速装置,包括一级增速机构、二级减速机构。所述的二级减速机构为已知结构,见图2,是由一级增速机构的太阳齿轮6与二级减速装置中的行星齿轮10啮合,再由行星齿轮10和固定的内齿轮11啮合而构成。所述的一级增速机构,包括一级变速内齿轮3、一级变速行星齿轮8、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固定盘4、连接二级变速的太阳齿轮6。一级变速内齿轮3通过轴承2装在二级变速机壳1(原起动机变速机壳)内,一级变速内齿轮3的大小端均设有内齿,其小端内齿与起动机转子轴前端所制作的外齿插装配合,大端内齿与一级变速行星齿轮8啮合,一级变速行星齿轮8通过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固定轴7装在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固定盘4上,一级变速行星齿轮固定盘4固定在二级变速机壳1上。连接二级变速太阳齿轮6通过太阳齿轮前固定轴承5装在一级变速内齿轮3内,连接二级变速的太阳齿轮6与一级变速行星齿轮8啮合,其伸出端又与二级减速机构的行星齿轮10相互啮合,构成二级变速起动机变速装置。
工作原理
一级增速,将起动机转子轴前端制做成小外齿轮与一级变速内齿轮3的小端内齿插装配合,其大端内齿带动一级变速行星齿轮8,再由一级行星变速齿轮8带动二级变速太阳齿轮6,实现了起动机转子转速增速的目的,按要求,改变不同行星齿轮转动的比值参数,可获得不同的转速的输出目的。
二级减速,由前述的二级变速太阳齿轮6带动原行星减速起动机的驱动盖总成的行星齿轮10(见图2),由行星齿轮10沿固定的内齿轮11旋转,带动行星齿轮固定盘9旋转。实现了转速的输出目的。按不同型号起动机性能要求,配不同的减速比参数,达到满足起动机工作的性能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旭伟,未经杨旭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