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油加氢精制方法及汽油加氢精制开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12674.3 | 申请日: | 200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赵乐平;庞宏;尤百玲;方向晨;王继锋;段为宇;刘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5/04 | 分类号: | C10G65/04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微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加氢精制 方法 开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油加氢精制方法及汽油加氢精制开工方法,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到劣质汽油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硫方法及选择性加氢脱硫的开工方 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世界各国对汽油产品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特别是对汽油中的硫含量要求越来越严,例如我国汽油硫含量指标从≯800μg/g、 ≯500μg/g到≯150μg/g,并将发展为≯50μg。
目前,催化裂化(FCC)是汽油的重要来源,如中国炼油厂成品汽油中FCC 汽油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而FCC汽油中硫含量一般为200~1000μg/g,硫 醇含量一般为20~100μg/g。因此,FCC汽油硫和硫醇含量均较高,降低FCC 汽油的硫含量和硫醇含量是满足更严格清洁汽油规格的关键。
加氢精制工艺,特别是选择性加氢脱硫(HDS)工艺是有效脱除FCC汽油硫 化物的重要手段。U.S.Pat.6,692,635介绍了一种低硫汽油生产工艺。其特点是全 馏分催化汽油原料首先在选择性加氢反应器(第一反应器)中选择性脱除二烯 烃,烯烃双键异构化和硫醇转化为高沸点硫化物。然后,选择性加氢产物在一 个分馏塔中分馏为轻馏分和重馏分。重馏分首先在加氢反应器(第二反应器) 的第一反应区中的MoO3-CoO/Al2O3催化剂上加氢,将不饱和硫化物(如噻吩及 其烷基取代噻吩)转化为饱和硫化物(如四氢噻吩或硫醇),然后,在第二反应 区中的NiO/Al2O3催化剂上加氢,将饱和硫化物(如噻吩及其烷基取代噻吩)转 化为H2S。该专利方法的脱硫率通常为80.0%~92.0%,产品硫含量一般为 96μg/g~240μg/g,研究法辛烷值(RON)损失1.4~3.0个单位。
CN02133136.7介绍了一种汽油选择性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工艺,其特点是先 将FCC汽油预分馏为轻馏分和重馏分,重馏分在低金属/高金属含量 MoO3-CoO/Al2O3组合催化剂上加氢脱硫后,再与轻馏分混合。CN02121594.4 介绍了一种生产低硫汽油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汽油原料切割为轻馏分和重馏分, 轻馏分经碱精制脱硫醇,重馏分和氢气一起与MoO3-CoO/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 接触,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反应,加氢后的汽油馏分进行加氢或非加氢脱硫醇, 将脱硫后的轻、重馏分混合得到汽油产品。该方法能生产硫含量低于200μg/g, 汽油的抗爆指数((R+M)/2)损失≯2.0个单位。
上述专利方法的缺点在于加氢脱硫工艺中使用的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必须 在450℃~550℃的高温下焙烧4~10小时将浸渍的金属盐转化为氧化物,如 MoO3、CoO、WO3或NiO,在开工过程中在230℃~280℃低温下硫化16~32 小时将氧化物转化为硫化物,如MoS2、Co9S8、WS2或Ni3S2。因此,其缺点是 催化制备工艺流程复杂,能耗较高。特别是开工过程中低温下硫化时间过长, 一方面开工周期长,另一方面,造成催化剂HDS选择性稍差,产物研究法辛烷 值(RON)损失较多。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的主要目的是将其中的硫尽量脱除,而其中的烯烃是 高辛烷值组分,应适当保留。但脱硫和保留稀烃在加氢反应中是相互矛盾的, 加氢脱硫和烯烃加氢饱和都在催化剂加氢活性中心上进行,如果催化剂的加氢 活性增加,则脱硫率提高,同时烯烃饱和率也同时提高,进面加氢产品的辛烷 值损失较多。因此,简单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等手段提高脱硫率不适宜于劣质 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生产低硫、高辛烷值汽油产品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劣质汽油加氢精制生产低硫、高辛 烷值优质汽油产品的方法,以及该加氢精制方法的开工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26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