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参养殖专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4642.7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0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东坤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00山东省莱州市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参 养殖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参养殖专用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放置在海水中使用的海参养殖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海参养殖方式多为散养,其缺点是喂食、捕捞等管理不便,而且海参易于走失,影响收获率。目前,有的海参养殖者采用一种鲍鱼养殖筐作为专用工具养殖海参。这种专用筐采用多网孔封闭结构,放置在海水中时鲍鱼或海参被关闭在筐内,而海水可以从网孔进出流动。这种做法克服了前述散养的缺点,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但海参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征与鲍鱼相去甚远,比如,作为软体动物的海参喜静不好动,每年7-9月份、12-2月份的六个月左右时间内处于休眠期,过多的海水流和风浪冲击不利于它的正常生长发育,在这方面与鲍鱼不同,因此,直接借用鲍鱼养殖筐用于海参养殖存在很多问题,海参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方法和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海参养殖专用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对筐体结构、布局和网眼尺寸的设计改进,使其符合海参习性,适合海参养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参养殖专用装置,包括筐底,下端连接在筐底上并带有网孔的筐壁,在筐壁和筐底围成的筐体内设置有挡板,该挡板的下、外两个侧面分别与筐底和筐壁连接,其特征在于:筐底由中心区域的带有网孔的网孔板和周边区域的避风板组成;在筐壁的网孔区与避风板之间以及网孔区与挡板之间均留有避风区。
网孔的内径尺寸为Φ4-6mm。
挡板有间隔分布的4-6块。
网孔板和避风板可以为一体结构。
避风板的宽度为45-60mm。
网孔区的边沿与挡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5mm,与避风板的距离为16--20mm。
挡板的高度与筐壁高度之比为0.6-0.8∶1;挡板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为0.8-1.2∶1。
在避风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穿绳孔。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在筐壁底端内侧设置有一定宽度的避风板,该避风板不带网孔,同时,在筐壁的网孔区与避风板之间以及网孔区与挡板之间均留有避风区。所以,在筐体内周边区域形成多个避风区,可供海参避风、栖息、休眠。另一方面,网孔的内径尺寸从鲍鱼养殖筐的8mm降低到4--6mm,海水波浪对筐体内部的水流冲击得到抑制。本发明在构造上适应海参的生活、生长特点,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海参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筐壁2的横截面形状为两段圆弧形、中间长方形,筐体外形尺寸为408×351×123.5mm,壁厚1.5mm,底厚1.8mm。在筐壁2的一个侧面设置有筐门9。
在筐体内设置五块与筐底垂直、间隔分布的挡板6,挡板6的底边和外侧边分别与筐底和筐壁2连接,挡板6的高度为86mm,宽度为80mm。
筐底中间区域为网孔板1,网孔板1周边区域为避风板4,一体的网孔板1和避风板4共同构成筐底。避风板4的宽度为52mm。
挡板6的两侧是避风区,一体的避风区5和网孔区7共同构成筐壁2。网孔区7的边沿与挡板6的距离为25mm,与避风板4的距离为18mm。
网孔板1和网孔区7的网孔3内径Φ4-6mm,各网孔内径尺寸相同或不同均可。
使用时,将若干个筐上下对齐靠紧,上层筐底成为其下层筐的上盖,在最上层筐顶单独加盖,通过穿过每一筐穿绳孔8的绳将本组筐紧密联结在一起放入海水中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东坤,未经宋东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46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面封弹子锁
- 下一篇: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