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彩色平面茧的生产方法及其所生产的彩色平面茧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5107.3 | 申请日: | 200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强;丁啸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志强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A23K1/18;A23K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300山东省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平面 生产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彩色蚕丝生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彩色平面茧的生产方法及其所生产的彩色平面茧。
背景技术
蚕丝素有“纤维皇后”之美誉。蚕丝制品因其天然华贵、卓而不群的品质,在中国古代就是王公贵族身份的象征;在国际上也历来被奉为高档消费品。蚕丝的主要成分是动物蛋白纤维,含18种氨基酸,是对人体十分有益蛋白源,因此有人把蚕丝比作“软黄金”。传统蚕上山吐丝结茧时多用方格簇,吐出来的丝全部结茧为椭球茧,而非平面茧,更不是天然彩色平面茧。开创桑蚕新的营茧模式比如生产平面茧,改变目前普通茧生产单一的局面,已成为业内研究之主攻方向。
(一)国内外彩色茧研究现状
彩色茧的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外蚕业界的热门课题。我国被誉为“纤维皇后”的蚕丝,绝大部分是洁白色。而彩色丝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是空白。
1、我国彩色茧丝现有资源简介
我国桑蚕品种资源中的彩色茧品种有巴陵黄、碧连、绵阳红、大造、安康四号等。彩色茧主要有黄红茧丝系和绿茧系两大类。黄红系包括淡黄、金黄、肉色、红色、蒿色、锈色等;绿色系包括竹绿(淡绿)和绿色两种。黄红茧系的茧丝颜色来自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新生β-胡萝卜素)和黄素类色素(叶黄素、蒲公英黄素、紫黄质、次黄嘌呤黄质)。绿茧系的茧丝色主要为黄酮色素,在中肠和血液中合成。这些色素需从消化管中进入血液,又从血液中进入绢丝腺才会着色,所以茧丝色泽的深浅不仅与色素的成分和含量有关,而且受消化管与绢丝管壁的渗透性影响,即受到基因的控制。能够吐丝结茧的绢丝昆虫有20多种,其中有一部分是五颜六色的天然彩色茧,色调柔和,有些还是目前染色工艺难以模拟的色彩。
2、彩色茧丝的特性
2.1天然彩色茧色彩丰富,可以开发出多样化产品,适应社会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天然彩色蚕丝在遗传和生产特性及产品品质方面有天然彩色棉无法比拟的优势。天然彩色蚕丝的遗传受主基因控制,使其彩色茧丝的特性能够固定下来,为育种和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天然彩色蚕丝有很好的紫外线吸收力,防止紫外线的晒伤。这一作用对于易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癌等癌变的280nm波长左右的紫外线(UV-B)有很好的遮蔽和吸收作用,UV-B的透过率不足0.5%,
所以用蚕丝做衣服和化妆品可以有效地避免紫外线的晒伤。茧丝分解活性自由基的活性,是蚕茧遮蔽紫外线功能的有效补充。彩色茧丝分解活性自由基的能力远远高于白茧丝,其中绿茧丝的效果最好。将彩色茧丝制成内衣,或者制成化妆品,有很好的养颜作用,同时彩色茧的色素代替化妆品使用的化学色素,色泽高雅,更加适用追求绿色、健康产品的高档化妆品消费市场需求。而天然彩色平面茧是对这一作用的最好利用。
2.3彩色茧丝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特别是在不良环境中,会产生多种活性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HO)等,这些自由基氧化能力强,能破坏生物许多功能分子,对机体产生毒害。蚕丝具有自由基的活性,彩色茧丝自由基的能力远高于白厂丝,其中绿色丝的效果最好,能分解90%左右的自由基,黄色丝也具有50%的功能,白色丝只有30%的功能。因此天然彩色平面茧的优势不言自明。
2.4天然彩色茧的茧丝质
据苏州大学王建南等研究,以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遗传育种手段选育天然彩色茧。“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蚕茧保留了部分野蚕的一些特性,全茧量小、茧层薄,茧的两端茧层有分离现象,茧丝量较小”,参试品种的“上茧率、解舒率、出丝率成绩均较好;解舒率在73%以上,最高的可达90.91%,茧层率在21%~24%之间,丝量方面几个黄茧品种接近。出丝率达到40%~42%,净度成绩为92%~95%”。这些品种的茧丝质性状已接近实用化。
3、生产彩色茧的方法
3.1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转基因手段
四川成都华神集团资源昆虫生物技术中心主要靠桑蚕的突变基因,基因定位后,利用染色体技术把所需基因组合输入到桑蚕体内,育成了天然彩茧丝品种。这种转基因天然彩色茧主要有红、黄、绿三种色系,颜色多达10余种。但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桑蚕品种性状尚不稳定,品种容易退化,在实验室作了碱溶性对比测定,转基因桑蚕的丝质发生了倾向天蚕丝质的变化,但是转基因的桑蚕茧丝颜色与天蚕丝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日本京都技术学院1999年利用向桑蚕体内注入一种用基因工程技术处理后的昆虫病毒,使丝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化。当病毒感染了桑蚕害虫细胞后,病毒嵌入蚕体DNA中,改变了其中的基因,吐出的是绿色荧光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志强,未经丁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布他特微晶及其组合物
- 下一篇:包被的药物递送制剂